基于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免疫传感器具有压电质量响应的高灵敏性和生化反应的高特异性,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传感器的敏感膜或生物分子识别层的构造(即生物分子的固定化)技术是研制理想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关键之一。本论文基于等离子体聚合膜,设计了一种既能固定生物活性物质又易于传感器再生的可逆固定化方法,即采用辉光放电的等离子体沉积技术,先在石英晶体上沉积一层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再在膜上自组装一层带负电的聚电解质,用以静电吸附固定抗体(抗原)测定抗原(抗体)。研制了四种与临床疾病诊断密切相关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研制了一种新的转铁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探讨了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形成机理和传感器主要检测条件的影响;考察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再生性能;传感器测定人血清中转铁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10~12.65ug/mL。将其用于临床样品中转铁蛋白的测定,所得结果与酶联免疫法(ELISA)基本一致。 第二章 提出了一种测定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可逆压电免疫传感器。以感染兔血清为检测对象,采用聚电解质吸附固定法,将日本血吸虫分子抗原(SiAg32KD)固定于石英晶振表面,再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正常兔血清(NRS)联合封闭晶振上非特异性活性位点,可在0.54~32.50ug/mL范围内检测感染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实验发现,聚电解质静电吸附固定法明显优于戊二醛共价键合固定法;此外,所采用的封闭方法能较好地克服测定的假阳性率。将之用于检测不同感染程度的日本血吸虫兔血清样本,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是临床定性和定量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一种有效工具。 第三章 针对目前检测抗体的方法只能检测纯化的抗体,且操作繁琐费时,研制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在免标记和非纯化的条件下快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 样2001年6月速、准确和实时检测抗体的活性(效价)。将之用于测定了人血清白蛋白(HSA)抗体的活性,并与文献报道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法(SPR)进行了比较,发现该传感系统的响应性能可与SPR法媲美,而且较之具有仪器简单廉价、再生简便等优点。 第 四 章 以聚乙 H醇(PEG)作为免疫反应的促进剂,提出了一种质量放大的铜蓝蛋白压电兔疫传感技术。采用上述固定化方法,将铜蓝蛋白抗体吸附固定于石英晶体表面,在含有 3.5%的聚乙二醇(PEG)缓冲溶液中测定人血清铜蓝蛋白(抗原)。传感器检测铜蓝蛋白的浓度线性范围为 0.05—3.10卜g/mL(即50-3100 ng/。L);与不采用 PEG质量放大的情况比较,传感器的测定灵敏度和检测限均有较大改善,灵敏度为 0.2710 Hi/(ng/mL),检出下限达到 31 us/mL。
其他文献
该文在系统阅读和分析功能化杯芳烃及其识别应用方面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此类新型超分子在分析化学应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杯芳烃功能化修饰及应用于识别分析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基于主客体作用的离子识别的原理、研究意义并对离子识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根据识别机理的不同,将其分为5大类:(1)脱质子型离子传感器;(2)氢键作用型离子传感器;(3)特殊反应型离子传感器;(4)配位作用型离子传感器;(5)基于其它作用机理的离子传感器。第二章:设计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能够瞬时检测纯水中的CN-的受体分子L1。该受体分子以酰腙部分作为识
该论文中我们运用LB技术将三明治型双萘菁稀土的配合物M[2,3-Nc(SCH)](M=Gd,Er)组装成有序超分子体系,然后采用了压力-面积曲线,紫外-可见吸收,偏振紫外吸收,低角X射线衍射,
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非常重要的两大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着复杂多变、令人着迷的化学结构,同时表现出很多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吸引了众多化学家、生物学家和
该文以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为研究背景,利用荧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吸收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视显微电泳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以及分子模拟等手段研究了小分子与核酸、
本论文以新药创制为主线,初步探索了组合化学这一新型合成技术与策略的实现方法,选取绿色的Mannich缩合反应,重点讨论了多组分反应及合成计量学的应用。在本实验室业已完成关于
信号和聚集是中心蛋白的两个主要功能。在生物体中,中心蛋白的可逆磷酸化调节着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心蛋白的聚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的运动行为。本论文选用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为对象研究了该中心蛋白的聚集和磷酸化关系。首先,对中心蛋白的聚集和磷酸化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共振光散射(RLS)实验表明磷酸化修饰的中心蛋白(EoCenp)能发生聚集,其聚集程度比野生型中心蛋白(EoCen)小,聚集程度均与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