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创业文化对流动人口异地创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级数据的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205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业越来越成为引领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中国地区创业水平差异显著且存在持续性,创业文化可以被视为这一现象的重要解释因素。若想探究地区创业文化对个体创业选择的影响会遇到难以避免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选取中国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缓解文化与经济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创业文化会通过“烙印作用”对流动人口异地创业选择产生影响。同时,中国流动人口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本身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地区创业文化对于流动人口异地创业的影响,丰富了个体创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也为理解流动人口的行为模式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内外关于创业及其影响因素、创业文化、移民异地创业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创业文化影响个体创业选择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以及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整理分析概述了目前中国创业现状、中国流动人口现状以及流动人口创业现状。主要分析结果有:目前中国各地区创业水平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创业水平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本地居民,从事生存型创业的比例都要显著高于机会型创业,创业质量有待够高;流动人口的创业比率要显著高于本地居民。
  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择每万人拥有的新建企业数量作为地区创业文化的衡量指标,结果显示地区创业文化对于流动人口异地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如果一个地区每万人拥有的新建企业数量增加1个百分点,那么来自于该地区的流动人口在异地进行创业活动的概率会增加0.29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信性,本文通过将自我雇佣比例作为创业文化的衡量指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更换研究样本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都证明了基础回归结果是稳健的。通过异质性研究发现,相对于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流出地创业文化对于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的异地创业倾向影响更显著;相对于生存型创业者,创业文化对于机会型创业者异地创业倾向影响更加显著;相对于500万人以上的较大规模城市,无论是流入地城市还是流出地城市,创业文化的“烙印作用”在500万人以下的较小规模城市产生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迁移时长会显著削弱创业文化的“烙印作用”,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营商距离则会对这一作用产生增强效果,而经济距离不会对这一作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地方创业环境,培育良好的地区创业文化,促进创业活动的发生;同时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得人口能够更加自由的流动,进而促进人口红利释放;最后要完善就业市场,鼓励从事高水平创业活动,提高地区创业质量。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又日益膨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引起了社会各方对政府举债这一行为的密切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18年经济工作中指出要确保和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管理。  本文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的奇迹,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做出“我国经济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表明了中国经济已从重视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优先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正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向的新表述。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方面的部署也都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展开,因此当下探索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质量变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