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由于整个社会处于低速运行的状态下,环境的变动也较为缓慢,组织只要承担起这些常规性和预见性的任务,就已经能够较好地实现社会功能,就能够满足社会运行的基本要求了。也正是这个原因,常规组织在近代以来稳定的社会环境面前体现出了系列的优势。然而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速度迅速加快而置组织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中,常规组织形式逐渐显示出了不适应的情况。任务型组织由于它们的灵活性越来越被人们用来解决那些突发性的、紧迫性的特殊任务,在高度复杂性的环境面前,任务型组织的社会功能日益彰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关注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常规组织身上,对任务型组织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研究,往往是照搬常规组织的模式和做法去管理任务型组织,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临时性组织泛滥就是由于我们缺乏一套相应的指导任务型组织运营的规范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整套适宜于任务型组织的非常规的运营模式,将任务型组织的运营提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来。组织的运营模式与环境的变动速度是相适应的,因此本文从研究组织运营的环境入手,探讨了任务型组织的环境策略。常规组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下,常常是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应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但是,由于环境逐步向复杂化、无序化方向发展,很多情况下缺乏相应的指导型文件来处理突发性事件或者从未出现的新问题。打破常规,随机应变是唯一有效的方式。任务型组织是专门因应环境的变动性而设立起来的组织形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它正是“以变应变”的方式来获得对环境的即时性反应和较高的效率。任务型组织作为承担非常规任务的组织,面对着复杂的和不确定的环境,任务自身也是处在变动过程中的。任务以及环境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出组织的动态能力。随着任务的确立与分析,组织应该对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并由相应的角色去承担。任务型组织是一个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为了保证组织在任务发展不同的阶段,能够最灵活快捷地解决当时的问题,任务分解应该贯穿于任务型组织整个运营过程的始终。任务的分解一方面使得任务简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任务与角色相适应。整个任务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成员积极性的过程,因此在任务分解时,对成员采取的是一种宽松授权的模式,对成员给予足够的信任与尊重,让成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任务型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目标结构的自我更新性,增加了任务型组织目标实现的困难,为了实现任务型组织的目标,任务型组织需要持续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资源,需要常规组织以及其他任务型组织的协助。这扩展了任务型组织的行动范围与能力,也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外在条件。由于责任内化对于目标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标实现与责任内化可以看成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任务型组织只有将任务内化于成员的行动过程当中,让目标实现成为组织成员自身的一种追求与责任,成员才能在行动过程中主动而自觉的完成组织任务。责任内化主要采取以下路径:任务价值的宣传与指引、成员独立人格的生成和榜样的示范。任务型组织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为了提高任务型组织的行动能力,组织不得不考虑自身的调整问题。在外界环境变迁、资源供给无力、任务价值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任务型组织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它的所有调整都是建立在都外界环境和任务不断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切以任务的发展变化为条件、强调调整过程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强调调整过程中的创造性。调整的内容既包括任务的重新定位,也包括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成员的行为调整。对于具有灵活性、能动性的任务型组织而言,任务的及时有效完成依靠的并不是成员的个人力量而是组织的合力,这就需要整合成员的行动,使他们与任务型组织的需要相符合。但是组织的复杂性、临时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成员关系的脆弱性等原因对组织整合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任务型组织需要构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整合模式。在整合过程中,信任的建构并不是暂时的,我们必须构建持续的信任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组织的磋商协调机制,让成员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组织整合。任务型组织作为应对非常常规任务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否定常规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事实上,常规组织和任务型组织都是社会中所普通使用的组织工具,在社会上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常规组织主要应对常规任务,任务型组织主要应对非常规任务,它们是一种功能互补和行为合作的关系。任务型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常规组织不断为其提供资源和各种帮助。可以说,任务型组织运营的全过程是一个与常规组织不断发生作用的过程。为了让任务型组织与常规组织实现优势互补,应该构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有效地解决对接过程产生的种种冲突,依靠二者共同缔造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