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非虚构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定义。首先,“非虚构”强调的是真实,但它所追求的并不是语言的重述环节是否完全真实可靠,而在于写作者是否能深入生活、脚踏土地,是否身处于真实的场景,是否能展现出一种更深层面的存在和真实。其次,它不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因素,力图去新闻化和意识形态化。第三,它虽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叙事方式,但它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非虚构文学在当下深受读者的喜爱,而李娟的出现,也正顺应了当下文学的“非虚构”风潮。本文着重针对李娟作品中的非虚构写作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李娟的文字描述通常都具有十足的真实感,她深入边疆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以个人身份去观察生活、还原生活,以自己的视角去记录、体会,展现出生活的百态,并用原生态的文字方式呈现给读者,在展现边疆魅力的同时,也将读者带进这种最为纯净的情感体验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作品中有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那就是哈萨克牧场的世界和牧场之外的世界,其中有不同视角的差异、有想象与现实的碰撞、有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反思、有脱离于固化认知的体会。这些重要的元素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具有了非虚构的外衣和框架,而是在内容和信息量上也更加丰满充实。同时,在坚守非虚构创作的同时,李娟也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其诗性的叙述语言和心灵化的表达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她的作品中有着女性敏感和细腻,她借助幻梦、通感、错觉、意象等手法使语言更加感性化,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在李娟的文字世界中,动物和植物和谐、融洽,人类与万物之间浑然有序。她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再施笔力于自然之中,有着浑然天成的效果。非虚构写作这种新式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方式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对李娟非虚构作品研究的意义对李娟本身和非虚构文学的探索解构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李娟的作品在为文坛注入活力的同时,更能重新构建起文学与读者、与社会、与时代的联系,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重新关注生活、挖掘生活。可以说,“非虚构”创作为我们的文坛和读者都带来了不小的刺激,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