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洛丽塔》,自出版后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是他最富争议性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有恋童癖的教授爱上未成年少女的故事。因其触及色情和乱伦,纳博科夫本人曾表示他所追求的是艺术的审美狂喜,但笔者认为,作品反映了主人公严重的男权思想,这种以畸形之恋来追求艺术价值的方式必然会给读者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洛丽塔》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文本特征,心理及性格分析,时间解读,道德批判等等,本文则从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去解读该作品,分析男主人公亨伯特行为及心理特征的深层次原因和其体现的男权思想,解读洛丽塔的他者地位。本文所运用的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是基于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波伏娃是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第二性》是她的代表作,并被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圣经”。该书从生物学,历史,神话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等方面分析女性成为第二性的原因,提出了“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本文将运用其理论分析洛丽塔成为他者的原因。洛丽塔不是唯一的个体,《洛丽塔》反映的也不是特例。整个故事以杀人犯亨伯特面对陪审团而做的回忆叙述展开,它是亨伯特的个人辩护,因而并非绝对可靠,而显然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是有违道德的,但他看似负疚和真诚的忏悔录却打动了不少感性的读者,使读者在道德判断中置于两难境地。童年的早恋苦楚表面上为亨伯特的恋童癖找到了合理理由,实际上挑战了人类禁忌的底线,为人类冒犯禁忌做出辩护的同时,以一种隐匿的方式呈现出男权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和他们对道德的判断。笔者认为,从女性主义角度去分析文本,将有助于使读者模糊的道德观清晰化。同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和解读洛丽塔的他者地位,来揭示其中隐含的男权思想,希望以此引起读者对于女性处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