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以及经济发展布局、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经济特征差异显著。以20世纪80年代初将建国后国民经济发展界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大体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国民经济趋向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国民经济运行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矛盾、冲突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政府对此已有清醒认识并予以高度关注,并相继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由于特殊的地区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和政策博弈格局,也是出于长期战略考虑,中央又先后提出加快东部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理论界和政策人士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统筹、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尽管如此,从政策层面上应给予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增长与发展问题。笔者的基本认识是金融发展差异、金融供给不足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但迄止目前,中央政府对实施差别化区域金融政策还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一揽子方案,学术界和决策层甚至对此还存在一些疑虑。所以需要从理论、实证角度说明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机制。 有关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全球不同国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国金融差异与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变动趋势也存在着一致性。进一步明确我国区际和省际间经济增长与金融变量间的关系,探讨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发现区域间经济差距问题的解决途径。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规范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分省别、区域间经济与金融作用机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从金融市场化的区际差异、区域间资金自给能力差异、区际所有制结构差异、统一利率管制政策等不同视角解释有关的计量分析结果,并以之为基础,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区域化金融政策的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区域化金融货币政策的设想。 本文除引言外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本文的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