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虽早已商品化,然而由于其制造成本高,以及无机材料不可降解和不宜柔软加工等问题,人们开始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有机太阳能材料加工方便,成本低,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实现多功能化,同时可制备具有弯曲和大面积器件的优点,自其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各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从材料的选择和器件的优化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但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是比较低,只有得到更高效率、性能稳定的太阳能电池,才能实现其商业化。
由于聚芴(PFO)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其光电性能的研究也从发光材料拓展到了太阳能电池材料。但聚芴和太阳光谱不能很好的匹配,使得它在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应用上受到限制。
本文研究重点是在合成芴的侧链含噻吩杂环的新的芴的衍生物9,9—双(6—噻吩己基)芴(FT)。由于烷基长链的存在,使得该化合物在常用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从而可以用常规的柱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等进行表征。所有的结果都证实了目标化合物符合预期分子结构。
聚芴是很好的蓝光材料,在聚芴主链中引入低带隙单体,可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调节聚芴的发光颜色。因此,本文主要报道了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及芴的衍生物(FT)与4,7—二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DBT)的无规共聚物。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只能是A与B反应,而不存在A—A或B—B型的反应。因此,当聚芴主链中低带隙单体含量为15%,每一个低带隙单元都被宽带隙的芴单元所隔开,不存在两个低带隙单元相连的情况。
本文研究了上述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只测到了聚合物的FT单元的氧化过程,聚合物的还原过程未能测到。测试聚合物的发光性能,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它们还是单独的发各自的特征峰。而从它们的荧光光谱可知,除了烷基芴链段和DBT单元这两个发光峰外,在515 nm处还有一个弱的吸收峰,这可能是9,9—双(6—噻吩己基)芴链段(FT)的PL发光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其热分解过程主要是氧化分解,首先是烷基链的分解,然后是芴单元中的苯环与DBT噻吩环的氧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