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和机动车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成区的工业、商业园区,居民小区等大型封闭式园区降低了城市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不仅造成园区道路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本文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交通仿真、OD反推、Braess悖论等方法,分析了封闭式园区道路公共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型封闭式园区周边路网拥堵的形成机理,分析园区交通开放的边长阈值、探讨园区道路公共化的安全保障对策。通过大量实地采集封闭式园区及周边路网的车辆运行速度、交通量、噪声等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园区内外的交通和噪声特性,并对园区规模与周边道路拥堵的关系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与园区公共化道路相交路段上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上,建立封闭式园区出入口最小安全间距模型,并采用VISSIM仿真方法对车辆运行的冲突数和行驶延误进行分析,得到封闭式园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最小边长值为220米。定性分析了封闭式园区内部的建筑物间距、路面承载力、路网结构等道路公共化需满足的要求。根据Braess悖论构建了公共化道路交通需求判定模型。通过实地调查封闭式园区交通影响区域内路网的交通量,采用OD反推矩阵法研究园区公共化道路的交通流分配,对园区道路公共化前后的路网饱和度进行分析,得到园区道路公共化可提高道路服务水平。针对封闭式园区道路流量的不稳定性,提出了园区道路公共化出入口的车流控制方案——单点定时局部信号控制。针对园区道路公共化后过境交通与园区内部交通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公共化道路横断面设计、园区出入口形式设计以及出入口的交通流组织设计方案。本文取得的成果,提高了居民出行可达性,减少了园区内部道路资源的浪费,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了交通部倡导的城市道路网由“宽道路——大街区——稀路网”的布局模式,向“窄道路——小街区——密路网”的模式过渡,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