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颅骨缝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1995年成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所拟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共45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选,其中男27例,女18例,41例完成研究。按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为单纯药物组(A组)21例、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组(B组)20例,A组采取控制脑水肿、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B组在采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颅骨缝,即于发病后第3天介入针刺,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此外,选择20例年龄45~75岁健康者作为血清NGF浓度的正常对照组(C组)。A组和B组均以第3~14天为观察时间,并比较第3、8、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血清NGF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结果:(1)单纯药物组第3天与第8天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8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3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组第3、8、14天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单纯药物组与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组第3天和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4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4)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组与单纯药物组第3天比较,血清NGF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8天、第14天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5)单纯药物组或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组第3、8、14天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GF浓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6)单纯药物组或针刺颅骨缝加药物第3、8、14天之间比较,血清NGF浓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7)治疗两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清NGF浓度经相关分析,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清NGF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936,P=0.000),而第8、14天则无显著性相关(第8天R=0.330,P=0.074,第14天,R=0.328,P=0.079)。结论:(1)单纯药物和针剌颅骨缝加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作用,但后者临床疗效优于前者;(2)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NGF浓度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呈动态上升过程;(3)针刺颅骨缝有利于促进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NGF表达,提高血清NGF浓度;(4)发病初期(即本课题第3天)脑梗死患者血清NG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高度正相关,治疗后变化未见显著相关(即本课题第8、14天),考虑系样本量不足所致;(5)针刺颅骨缝有促进急性脑梗死后受损神经元的自救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