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出青年亚文化的一些新现象。中国处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潮头,其独特的互联网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当下的网络文化现象既与世界网络文化有相似之处,又体现出其中国特色。中国网络古风文化是一种既有经典青年亚文化理论中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又有其独特气质的网络亚文化现象。本文将中国网络古风文化定义为一种兴起于网络平台的,以古风音乐和汉服为核心层的,外延至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作品、耽美文化、cosplay等网络文化的,以青年为主要参与人群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本文强调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网络古风文化,以及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青年古风文化。本文通过对经典亚文化研究理论之于网络古风文化的适配性讨论,借用"风格"、"边缘"、"抵抗"三个经典的青年亚文化研究思路,意图梳理出尽可能多的角度,阐明网络古风文化现象,展示这一亚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面貌。网络古风文化凭借"复古"的特征,在21世纪以来的诸多青年亚文化现象中独树一帜,但它的风格表明,它从其他青年亚文化、主流文化中汲取了大量养分。中国传统文化、ACG文化、媒介文化是网络古风文化的三大风格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被改造以符合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ACG文化作为舶来品,被巧妙地嫁接到民族风格中,媒介文化成为网生代们创造网络古风文化的程序语言。明晰风格的建构材料之外,理解风格还需要从建构风格的具体操作入手,相关问题包括:风格建构的结构性操作一—挪用、拼贴、同构等,风格建构者的实践——风格建构者的表演与自我呈现,风格建构者群体集体认同感的边界等。亚文化被认为具有抵抗性,网络古风文化的抵抗是一种"微抵抗"。在民族问题上,它在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摇摆,并将两者的交融视为理所当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崭新的民族性。当代中国阶级固化,青年亚文化抵抗父辈文化的同时,也在与阶级固化做着斗争,但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是阶级固化的麻醉剂,意识到这一点的青年早已通过恶搞、屌丝文化做着"微抵抗",本文需要探讨的是青年群体通过网络古风文化所做的抵抗。网络古风文化作为一种粉丝经济存在并发展着,这一青年亚文化社群遵循着"粉都经济学",努力对抗着消费主义的同时,却又作为影子文化经济,难以摆脱消费主义如影随形般的影响。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虽然网络古风文化群体中不乏男性意见领袖,但这一群体的参与者或者说活跃者,仍以女性居多,这使得这一亚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气质,而女性气质在网络古风文化与耽美文化的交织中达到了顶峰。探讨网络古风文化女性气质的成因、表现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下的性别政治和女性心理,作为观察性别社会发展状况的一扇窗口。边缘难逃被收编的命运,尤其是具有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的青年亚文化,本文需要探讨亚文化被收编的进程和主流文化收编亚文化的方式。本文选取了综合性、文化类主流媒体中涉及"古风"的相关报道,对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主流媒体对网络古风文化报道的规律,展示主流媒体的态度、心理,理解青年亚文化被主流文化收编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