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重庆市6个区三年来(2010~2012年)177家消亡的黑诊所进行研究与分析,汇总统计重庆市消亡的黑诊所行医人个人基本信息,以及黑诊所行医地点、房屋来源、服务对象、行医内容、处罚、消亡原因等情况,旨在探索重庆市黑诊所的消亡原因,为进一步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工作对策。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维普、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黑诊所无证行医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政策法规以及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提供的2010~2012年关于黑诊所非法行医的案例,了解重庆市打击黑诊所的研究情况和相关理论。2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涪陵区、万州区6个区三年来(2010-2012年)177家黑诊所消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无证行医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黑诊所行医及消亡情况评估。3结果分析: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对各项消亡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结合人口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进行描述性分析。4质量控制:调查表是由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及主城各区的卫生监督所统一使用的打击无证行医形势调查分析中黑诊所消亡情况调查表。各卫生监督人员在参与调查项目前都参加过统一培训和相关学习。调查表统一上报到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由专人负责审核后统一编码、录入。结果:黑诊所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走向消亡,其中被行政处罚一次而消亡的最多,占86.44%;被处罚两次以上而消亡的(13.56%)也占较大比例;因反复取缔而消亡的占7.91%;因追究刑事责任而消亡的占4.52%。说明打击非法行医取得一定成效,行政处罚对无证行医人有震慑力。六个地区与无证行医点消亡原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各个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达水平、人群文化程度和卫生行政部门执法情况等有关。结论:黑诊所消亡的主要原因包括:从卫生部门的行政处罚手段和行政强制措施、追究刑事责任、外部影响因素变化、诊所自身性质发生变化。打击无证行医、取缔黑诊所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政府、司法、黑诊所自身、社会各界各方面,有效治理无证行医,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