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纵观国内外的历史,许多大的“经济泡沫”破灭过程中均伴有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危机发生频率的缩短与反复,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联问题更加突出,股票市场也成了人们衡量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得到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我国在1998年进行了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同时在2005年进行了实质性的股改和汇革,这使得我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得到显著的提高与发展,使得两者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以及金融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同时两者的关联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纵观我国近几年的历史,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前后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在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牛”市,资产价格的暴涨同时经济总体偏热致使央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传导到我国以后,我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及时,有偏紧的货币政策转为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也由“牛”市转为“熊”市,上证指数由2007年的6000多点一直跌倒2008年11月份的1700点左右。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货币政策由以前的松的货币政策变为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并此后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下进行微调,而在这段时间中,我国的上证指数由2008年底进行反弹,2009年底达到近3,500点以后,在狭小的范围内震荡。由此可见,在这段时间中,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存在着关联效应。但是纵观国内外的文献,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对于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的内在传导机制的细化分析更是分化极大。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的激增促使股票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股票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以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出现的巨大波动往往会使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资产价格的变化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更加突出,这就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需不需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动,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当今经济条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高速发展,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以及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也需要我国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和创新,以寻求更加完善有效的传导机制。这样,同样也要求我们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本文以货币政策的各阶目标变量和股票指数为主要变量。在已有的理论和文献综述的梳理及借鉴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主要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的基础上进行脉冲相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在05年股改和汇改以后,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05年以前存在货币政策到股市的传导渠道,但股市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却受阻。本文从五个部分来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是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同时还指出本文主要的贡献点与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是本文的基础部分,对后文研究具有借鉴作用。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理论,在这里要介绍了货币数量论的传导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的传导理论,其次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进行了梳理,在这里分别介绍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股票市场)这四个渠道的传导理论。最后对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各阶目标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包括,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银行信贷这几个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其中,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供给量是中介目标;而利率、汇率和银行信贷以及股票价格本身在我国还不是主要的目标,但是在现阶段有必要进行研究它们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货币政策的各目标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在这部分主要侧重于进行货币政策各个目标变量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的理论分析,这部分主要是依据已有的理论进行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的预期效应的分析,以对后面的实证部分货币政策向股票市场传导的检验结果提供一个对比标准。由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已有完备的理论基础,这里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而这部分同样也为后面进行的实证检验提供了一个对比标准。第四部分是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联效应的实证模型与计量分析。在样本选取上本文以1998年金融改革和2005年的股改和汇改这两个时间点为基础采用了中国1999年1月——2011年12月间的货币政策各阶目标和股指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了总时期以及以05年为时间点的分时期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的是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方法主要为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在建立模型前,进行了各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而后进行了滞后期的选取以及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为结构性矩阵设定的可信度提供参考,而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和梳理。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本章在前面实证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总体时间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可以主要通过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以及银行信贷这三条途径来对股市的波动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在半年内是比较小的,这可以理解为股市对货币政策的“消化吸收”期,而在半年以后则对股市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2)从总体时间段来看:股票市场的变化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出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太明显;而且在短期内对产出的影响较弱而且不稳定,而长期则会产生同向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股票市场传导效应;(3)货币政策向股市传导的有效性在05年股改和汇改以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个货币政策变量在05年以后都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股市产生稳定的影响;(4)05年股改和汇改以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影响显著增强,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得到加强。而在05年股改和汇改之前,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化导途径是几乎不存在的。接着,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有:(1)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可以考虑将股票价格纳入其考虑的范围;(2)加快利率的市场化进程;(3)继续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4)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5)完善我国的信贷体制改革。总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效应越来越紧密,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以及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应继续深化与货币政策相关联的各级市场改革,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进一步提高。本文的贡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本文突出05年股改和汇改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影响的重要性;(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本文运用了较为新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了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的分析;(3)从研究的变量来看,本文中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实际特点,将信贷规模也加入到模型中。(4)从研究的主要结论上来看,本文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参考股票市场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初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