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接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60例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即针刺组和针刺加艾灸组(以下简称针灸组),每组各30例,其中针刺组选取双侧行间、商丘、复溜、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每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运针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个穴位运针半分钟。针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直接灸脾俞、肾俞、三焦俞等,选择直径为0.8cm的圆锥形艾炷,每穴灸五壮,灸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周治疗三次,三周为一疗程,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三周后、治疗三个月后以及六个月后分别做血尿酸的检测和Maryland足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值的前后变化以及疼痛症状发作的次数,然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1.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7>0.05),临床疗效显效率比较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针灸组临床显效率高于针刺组(P=0.045<0.05)。表明针刺与针刺加艾灸对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均有临床疗效,其中针刺加艾灸治疗痛风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2.两组经过一疗程治疗后疼痛频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针灸组疼痛频率明显小于针刺组(P=0.032<0.05)。表明针刺组与针灸组均可减缓患者疼痛,其中针刺加艾灸治疗疼痛疗效优于针刺组。3.两组经治疗一疗程后其血尿酸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针灸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针刺明显(P=0.038<0.05)。表明针刺组与针灸组均可降低血尿酸值,其中针灸组效果优于针刺组。4.两组治疗3月后及6月后疼痛频率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针灸组疼痛频率明显小于针刺组(P=0.002<0.01)。表明针刺组和针灸组于治疗3月后以及6月后均有减缓患者疼痛的疗效,其中针刺结合艾灸对3月及6月后(即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5.两组治疗3月后及6月后其血尿酸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针灸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针刺明显(P=0.022<0.05)。表明针刺组和针灸组于治疗3月后以及治疗6月后均可降低血尿酸值,其中针刺加艾灸治疗效果更显著。结论针刺与针刺加艾灸对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和降低血尿酸值均具有临床疗效,其中针刺加艾灸的干预在治疗3月后及6月后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疼痛更明显,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远期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