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野生生态系统,它除了具有独特的结构,还拥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环境效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致使现今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扩大、危害加重、程度加剧,湿地的生态恢复、管理与监测、健康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特点各异,地貌特征明显,湿地类型复杂。然而,由于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及周密性的论证与规划,生态环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功能不断被削弱,生态环境效益随之减少。因此,开展湿地生态功能区划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水平,也为其健康评价和经济价值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面和综合地开展湿地管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湖沼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类型,能综合反映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并且在洪水调蓄、气候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质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08年中国湿地总面积为32.4万km2,其中湖沼湿地占61%。同时,湖沼湿地十分脆弱,也是近年来退化最为严重的的湿地类型之一。本文选择2008年湖沼湿地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和湿地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在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和GIS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湖沼湿地的分布特征与生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和案例分析影响生态功能的关键因子,在分区原则和项目需求的指导下,建立湖沼湿地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划分湖沼湿地生态区。研究湖沼湿地生态分区,分析湖沼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对加强湖沼湿地的监测及其数据库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为湖沼湿地的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湖沼湿地十分丰富,但是具有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湖沼湿地率最高的东北山地与平原地区是最低的云贵高原地区的13.78倍。东北山地与平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是湖沼湿地主要分布区域。(2)湖沼湿地变化类型有:消失型、萎缩型、稳定型(稳定萎缩型和稳定扩张型)、扩张型和新增型。研究发现,湖沼湿地的变化十分明显,而变化不明显的稳定型湖沼湿地(稳定萎缩型和稳定扩张型)仅占6%。全国大范围的湖沼湿地的变化类型以消失型和萎缩型为主,尤其以华南沿海和东部平原地区为典型代表;局部区域的湖沼湿地则呈现扩张的变化类型,如青藏高原地区。(3)以湖沼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划内涵和构建生态分区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貌等)和人为因素作为指标体系开展了湖沼湿地的三级生态分区,包含6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和18个三级区。湖沼湿地三级生态分区是湖沼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基础,为后期湖沼湿地生态功能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奠定基础。(4)湖沼湿地生态分区及其生态分布特征的研究是开展湖沼湿地空间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湖沼湿地生态分区框架体系的建立,弥补了湖沼湿地在生态分区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准确的开展数据监测、规划、管理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得保护、恢复工作因地制宜,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