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外泌体中非编码RNA H19、MALAT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MALAT1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乳腺癌的发展机制,从而为乳腺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女性50例,在患者未接受手术、放化疗等任何处理之前采集静脉血,选取同期在本院期间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者的女性患者、健康体检女性患者各25例,采血前未经任何治疗,提取其血浆外泌体中的R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血浆外泌体内RNA的纯度OD值和完整性进行测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的方法检测其血浆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MALAT1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20.0软件对其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与乳腺癌血浆外泌体H19、MALAT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随后制作出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实验组为初诊的乳腺癌患者,而对照组为同期的乳腺良性病变者和健康体检者,对差异表达的H19、MALAT1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乳腺癌血浆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MALAT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RT-PCR验证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秩和检验对三组样本进行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1.1 H19在乳腺癌外泌体组与乳腺良性病变者组、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χ2=64.277,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乳腺癌外泌体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Z=-5.16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乳腺癌外泌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Z=-5.57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Z=-1.504,P=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MALAT1在乳腺癌外泌体组与乳腺良性病变者组、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χ2=10.245,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乳腺癌外泌体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Z=-2.877,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乳腺癌外泌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Z=-2.304,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Z=-0.262,P=0.79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5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血浆外泌体H19表达水平与ER、PR、c-erbB-2、Ki-67、P120(膜)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年龄、TNM分期无相关性。血浆外泌体MALAT1表达水平与ER、PR、c-erbB-2、Ki-67、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P120(膜)无相关性。3.ROC曲线结果:利用SPSS20.0绘制ROC曲线,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乳腺癌外泌体组H19 AUCROC=0.8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和96%,乳腺癌外泌体组MALAT1 AUCROC=0.6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52%。而血浆外泌体H19联合MALAT1 AUCROC=0.8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92%。结论:乳腺癌血浆外泌体可稳定表达H19、MALAT1,且血浆外泌体中高表达的H19、MALAT1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筛查、临床监控的一个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体外直接接触共培养C57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EC)与GFP小鼠造血干细胞(HSC),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otch抑制剂DAPT,在第4天检测Notch分子的表达,研究MEC促进HSC增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DM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大血管病变是DM最主要的并发症,是DM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其发病机理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凝血及纤溶异常有关。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内皮细胞损伤是DM大血管病变的最早期的重要表现,也是AS发展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预计达到4.38亿,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