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话语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要求及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及时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同时也能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探索提供借鉴。走进新时代,传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要求及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及时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同时也能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探索提供借鉴。走进新时代,传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与开展,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优化已成必然。但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仍面临着理念滞后、话语主体素养不高、话语内容深度不够、话语表达方式接受度差、网络话语场域话语失序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优化的首要任务。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优化要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理论与实践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各要素入手进行优化探究。本文首先从话语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界定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内涵,并分析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类型、特征及构成要素;接着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优化的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面临的问题;最后,以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立足实践提出了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优化的可行性策略及方法路径,以图更好地发挥话语介质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的载体价值。
其他文献
入职初期是新教师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入职培训对于新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与师范类教师相比,非师范类新教师因缺乏较为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入职初期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非师范类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意义由此显现。同时,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国情,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国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形象之于政党犹如形象之于人同等重要,良好的形象裨益于主体借以获得客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形象即中国共产党根据其性质、宗旨等内在规定,在改革开放中呈现出的整体风貌,经由媒介传播并在世人脑海中形成的综合感知以及总体印象。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形象是由自身维度、国内维度、国际维度构成的多向度立体形象。深入阐析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形象,一方面启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另一方
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要结合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大现实问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直面生态环境问题,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曾有过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相结合的绿化祖国运动的实践探索。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绿化祖国运动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的爱国主义
整风运动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的锐利武器,而且也是塑造中共政治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以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学科综合分析法等来对苏中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考察与分析,总结出这场运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归纳出这场运动的具体成效与不足之处,从
从当前教育惩戒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看,教师面临“不敢惩戒”“不会惩戒”的困境,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惩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仍存有质疑,导致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法发挥其应有之效。为厘清教师惩戒的价值,探寻教师惩戒的合理运行机制,本研究从家长视角出发对教师惩戒的实施现状展开研究。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惩戒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地走访中与家长、教师的交流,编制成《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家长调查问卷
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教师在专业素质上进行提升与发展既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从外部的“被动培训”逐步转向个体的“主动研修”,教师能动性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参与教研活动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究其对于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作用既有利于丰富专
吴亮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科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梳理关于吴亮平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学界研究主要聚焦吴亮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播、对经典文本的翻译等方面,而很少对吴亮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专门研究。基于此,本文运用史论结合、文献分析、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吴亮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为了引导人民大众,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榜样人物,作为引导民众前行的标杆和模范。这些榜样通过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凝聚了力量,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不久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通过塑造荣毅仁等榜样人物,来有力地促成了改造的顺利完成。“红色资本家”
政治认同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政党合法性、政治发展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过程,既是大学生塑造完整政治人格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打破了政治认同的传统环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发展和围绕网络话语权进行的国际政治博弈向我们展开了网络社会发展的未知画卷,网络政治问题以及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愈加重要。在掌握互联网就可以把握主动权的时代,网络社会既充斥着
娱乐功能是大众传媒重要的功能之一,受众可以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休闲快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商业化的发展,传媒的娱乐功能逐渐异化,呈现出泛娱乐化的态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低俗搞笑的视频或恶搞戏谑某个热点事件和人物的舆论,娱乐信息占据主体。网民一打开微博就会看见各种明星八卦和花边新闻。青年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