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4年的54.77%。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单纯以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和扩张城镇用地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传统城镇化,不断出现经济发展低效、公共服务不均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实现由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向重“质量提升”转变,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本化、集约高效化、结构优化三方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内涵进行全面界定,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994-2013年相关数据,首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质量进行测度和分析,从总体上了解近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其次,运用系统协调性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和揭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系统的协调性状况;最后,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通过上述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人本化和集约高效化水平提升显著,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结构优化水平整体偏低,依然制约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二是人本化、集约高效化、结构优化三个子系统间经历由失调到协调再到高度协调的变动轨迹,呈逐年协调发展态势;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科研投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