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产业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完整、运行及调控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功能完备系统。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县域中小企业开始崛起,同时许多大型工业开始向县域转移,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2007年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为9.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3%;县域经济的地区GDP达5.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6%。可见,强国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强则全国强。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此后,中央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多次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目标,县域经济发展是基础、是根本,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的金融,是关键,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好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将事关县域的发展壮大。以往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学者多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县域这样一个微观层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究竟如何?与宏观层面所展示的结果是否相同,如何在促进县域金融发展的同时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达到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通过借鉴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存在三种因果关系,即两者实现互动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供给领先”或“需求追随”的单向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文以此为基础,从福建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选取福州八县作为典型例证,采用1978-2007年县域经济增长(GDP)和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并对福州八县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福州八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理论分析的三种因果关系:(1)福清市和长乐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实现了良性互动;(2)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和罗源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供给领先”的单向因果关系,县域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增长,但县域经济增长对县域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平潭县和永泰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深入剖析了福建县域金融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中,县域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功能弱化、县域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过高,资金上存比重较大,县域金融组织监管制度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是目前福建县域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县域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农发行业务单一、邮政储蓄的资金大量上存,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原因。促进县域金融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关键在于推进改革,建立健全县域金融体系,包括重新明确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强化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性金融供给、理顺邮政储蓄银行管理体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保险等。同时,要壮大县域信贷资金来源,优化县域资金投向,切实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改善银行业支农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信贷中介功能;加强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发展环境,防控县域金融风险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以福建为例,就县域这个微观层次比较细致地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县域金融如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阐述。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以福州县域为典型例证进行实证分析能较好地说明福建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但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