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毛皮贸易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皮贸易的经营在俄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基辅罗斯开始一直得以延续,人们利用毛皮来交换其他商品。自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公国时期,俄国的毛皮贸易中心不断发生转移。17世纪是俄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时期,俄国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西伯利亚地区由此成为俄国向东方扩张的一个重要目标,毛皮资源成为俄国征服的一个诱因。俄国觊觎西伯利亚丰厚的毛皮资源,希望从中获得诱人的财富。伴随着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征服,当地的毛皮贸易逐步展开。毛皮贸易的经营对当时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共分为四章来具体加以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17世纪之前俄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毛皮贸易活动和17世纪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占领过程。9—13世纪,俄国毛皮贸易中心位于基辅罗斯,当时俄国毛皮主要向北欧国家出口,后来随着瓦希商路逐渐衰落以及汉萨同盟兴起,毛皮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至诺夫哥罗德。13世纪,俄国毛皮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汉萨同盟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的毛皮出口活动,毛皮市场的消费类型的转变以及诺夫哥罗德公国独立地位的丧失,诺夫哥罗德毛皮贸易中心地位转移至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所进行的毛皮贸易范围十分广泛,销往克里米亚汗国及欧洲国家。随着毛皮出口数量的增加,莫斯科毛皮数量锐减,为了维持毛皮出口贸易,俄国不得不对外寻找毛皮资源,由此把目光投向西伯利亚,一系列军事行动后,基本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第二章主要论述了17世纪西伯利亚毛皮出口的情况。17世纪,西伯利亚的毛皮消费市场主要有两个即欧洲和中国。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是毛皮消费的主要市场。毛皮源源不断通过内河运输运至欧俄地区,欧洲各国商人纷纷前往欧俄地区的毛皮贸易中心来购买毛皮。17世纪下半叶,随着俄国与中国之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巨大消费能力的吸引,两国之间的商业联系更加密切,毛皮也源源不断的输往中国,中国取代欧洲成为俄国毛皮最大的消费者。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俄国政府对17世纪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活动的管理以及毛皮贸易开展所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俄国设立西伯利亚衙门总揽西伯利亚所有事务,下设专门机构来管理毛皮事务,政府对当地人们征收毛皮实物税和毛皮商业税来掠夺当地的毛皮资源。由于毛皮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各类税赋增加以及北美毛皮的冲击,西伯利亚毛皮贸易遭遇发展困境,俄国不得不寻找新的毛皮产地来稳定自身的毛皮供应。第四章一方面论述17世纪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活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将17世纪西伯利亚毛皮贸易与17世纪之前以及之后的俄国毛皮贸易活动进行对比,展现其鲜明的历史特征。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活动不仅改变了政府财政困难状况,而且客观上推动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和俄国资本原始积累进程,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和对外扩张提供有力支持。但是俄国征服者对西伯利亚毛皮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给土著居民带来深重苦难。同时通过与17世纪前后俄国毛皮贸易进行比较,西伯利亚毛皮贸易在经营的毛皮种类、市场、贸易主体和性质等方面都有所差别。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市场上对葡萄糖传感器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酶传感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葡萄糖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备受关注。电极材料是影响葡萄糖无酶传感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制备合成过程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的葡萄糖无酶传感器电极材料是研究重点。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葡萄糖无酶传感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硕士论文工作针对目前制备的MOFs材料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各行业投资均有放缓,水泥需求增长放缓,甚至面临了一定的负增长压力。2017年,全国水泥产能约35亿吨,过剩约10.5亿吨,严控新增产能、关停落后产能、错峰生产、执行环保策略将是接下来几年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水泥行业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全面产能过剩、低速发展的微利润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水泥产业要主动适应市场情况,特别是像西南水泥这样的区域性的龙头水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