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预计到2030年,每年吸烟所致的死亡人数将增加到800多万,80%以上因烟草导致的死亡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卷烟生产及消费国,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预计到2025年,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人数将达到200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如果持续保持目前的高吸烟率,未来的50年里中国将有1亿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为遏制全球烟草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正式启动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制定,2003年5月21日《公约》正式生效,这是第一部卫生领域的国际法。我国于2005年8月27日批准《公约》,2006年1月9日在我国生效。《公约》第8条要求各成员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草烟雾危害。200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第8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的实施准则,明确提出了减少公众二手烟暴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为此,各国纷纷立法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草烟雾的危害。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环境吸烟限制(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家庭三个环境)对中国城市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涵盖吸烟和戒烟两个方面。一方面提供数据证明环境限制是否能有效遏制烟草流行,用于改变人们控烟意识和吸烟行为的大众教育,另一方面为政府出台和实施公共场所无烟政策提供支持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是以社会规范理论和行为可得性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实证性研究。研究分两个步骤: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研究样本,以年龄大于15周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涉及到吸烟行为及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体和城市水平的相关资料。应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吸烟、戒烟与环境吸烟限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政策应用:研究得到4735名研究对象。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率与工作场所和家庭吸烟限制成负相关;戒烟率与城市水平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限制以及个人水平中工作场所和家庭吸烟限制成正相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环境吸烟限制能够有效遏制烟草流行,改变人们的吸烟行为,降低吸烟率,提高戒烟率。因此,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禁烟的范围应包括所有公共场所。禁烟法规的出台除了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草烟雾危害外,还能降低人群吸烟率,提高戒烟率,最终实现减少吸烟和二手烟对健康危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