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事件、生活状况的主观表达,与一段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关,是人们各种意见、思想和态度的表达,真实的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主观世界,体现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可以这样概括:社会心理是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依据,网络流行语为社会心理的发泄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本文以中国语言文字网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总结的年度网络流行语作为语料,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并且对于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做了总结,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以提醒有关部门留心网络流行语中反映出来的民情民意,从而引导调节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管理者、媒介、网民个人三方通过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以及其反映的社会心理能够有所思考,做出应对方针。本文研究方法是基于文本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研究重点在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内容,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及意义所在。第二部分详细系统的介绍了网络流行语,主要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征、类型、正负效应等内容。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心理促成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其次介绍了网络流行语所映射出的几种社会心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根据网络流行语,归纳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大众的主要七种心态,包括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娱乐心理、浮躁心理、冷漠心理、求新与求异心理和宣泄与释放心理,并以2004~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纵向对比,分析了社会心理的变化趋势,分别是娱乐意识逐渐提升、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浮躁心理日渐凸显、创新欲求不断增强,并且分别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网络流行语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大众的心态,透视着民情民意,既有“我爸是李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蒜你狠”等等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不满、逆反的情绪,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又有“hold住”、“有一种寒冷叫望穿秋裤”,“闲的蛋疼”,“寂寞党”、“俯卧撑”、“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流行语带来的娱乐、浮躁、冷漠、从众等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社会风气的不和谐、低俗化,对于能反映社会心理的网络流行语,要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以疏导,引导网络流行语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从而舒缓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几点思考,首先,社会管理者应该善于通过网络流行语体察舆情民意,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动态,从而掌握社会心理变化态势,一句网络流行语出现之后,社会管理者应该做出第一时间的回应,从而顺应民意,同时增加与网民交流平台,畅通各种诉求渠道。其次,主流媒介注意疏导网络流行语避免推波助澜,媒介要运用“议程设置”引导网络流行语流行趋向,重塑良好的网络风气,传统媒体也不得滥用网络流行语,使得媒介环境的过度娱乐化,最后,网民理性的辨识网络流行语,不可以盲目随从、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