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经三维标测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缬沙坦和辛伐他汀对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以及CRP、BNP、左房内径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3月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在心脏介入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80人,随机分为四组,即联合用药组、缬沙坦组、辛伐他汀组、对照组。对照组只服用原来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联合用药组术后在服用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同时即给予缬沙坦80mg及辛伐他汀20mg,1次/天,辛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均在基础药物治疗同时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天或缬沙坦80mg,1次/天。四组患者在术后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凝药物华法林钠片。胺碘酮应每周减量一次,由第一周600mg/d,第二周400mg/d,以后每周为200mg/d口服。华法林服用时应使INR在维持在1.6~2.5之间,二者均在术3个月后停药。所有入组的人员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或限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难以用药物控制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内径≧55mm,对他汀类药物和ARB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观察四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心脏超声左房内径、BNP、CRP浓度的变化,以及通过12导联心电图、HOLTER及患者的症状了解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①射频消融术后,四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均逐渐缩小,联合用药组、缬沙坦组术后9个月左房内径缩小程度均较未用药组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三组左房内径缩小最为明显(P﹤0.05)。缬沙坦组对左房内径的减小程度大于辛伐他汀组(P﹤0.05)。②所有患者的CRP的浓度在射频消融术后均迅速升高,随后又缓慢降低。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对照组CRP减少程度最为明显(P﹤0.05)。辛伐他汀组对CRP的影响大于缬沙坦组(P﹤0.05)。③单独应用缬沙坦或辛伐他汀时BNP的浓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有趋向于用药物优势。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四组在房颤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时,差异有趋向于用药组的趋势。结论: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左房内径,缬沙坦对消融术后心房肌的重构作用明显。②辛伐他汀、缬沙坦单独应用对减少血清脑钠肽浓度的作用较弱,但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的减少血清脑钠肽的浓度。③房颤射频消融术后CRP的浓度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辛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房颤射频消融术引起的心肌炎症改变。④心肌重构及炎症改变可能是维持房颤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