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感染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死亡率。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1264例肝硬化病例,从中筛选出150例合并严重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上述人群发生感染的情况,包括感染率、感染发生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及预后。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合并感染及90天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150例患者,52例患者中发生58次感染,感染率34.67%,6例患者发生二次感染,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36次,院内感染22次;感染常见部位依次为肺、腹腔(自发性腹膜炎)、泌尿道、血流、皮肤软组织;感染伴肝外器官衰竭23人,占44.23%;病原菌培养阳性感染发生17次,占总感染次数的29.3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7人次,排在前两位,其中产ESBL菌株占57.14%(4/7)。(2)单纯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组和并发感染组比较,提示谷丙转氨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总数、MELD评分、28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入院90天内死亡人群与存活人群比较,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数、肌酐、肝性脑病、MELD评分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钠水平下降是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1.112,p=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HR=1.039,p=0.001)、性别(HR=2.010,p=0.043)、白蛋白(HR=1.073,p=0.030)、白细胞(HR=1.081,p=0.010)、MELD 评分(HR=1.308,p<0.001)及院内感染(HR=2.136,p=0.021)是90天病死率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在发生严重肝损伤后易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及腹腔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钠水平下降与院内感染相关。感染增加了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