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so198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感染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死亡率。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1264例肝硬化病例,从中筛选出150例合并严重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上述人群发生感染的情况,包括感染率、感染发生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及预后。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合并感染及90天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150例患者,52例患者中发生58次感染,感染率34.67%,6例患者发生二次感染,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36次,院内感染22次;感染常见部位依次为肺、腹腔(自发性腹膜炎)、泌尿道、血流、皮肤软组织;感染伴肝外器官衰竭23人,占44.23%;病原菌培养阳性感染发生17次,占总感染次数的29.3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7人次,排在前两位,其中产ESBL菌株占57.14%(4/7)。(2)单纯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组和并发感染组比较,提示谷丙转氨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总数、MELD评分、28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入院90天内死亡人群与存活人群比较,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数、肌酐、肝性脑病、MELD评分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钠水平下降是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1.112,p=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HR=1.039,p=0.001)、性别(HR=2.010,p=0.043)、白蛋白(HR=1.073,p=0.030)、白细胞(HR=1.081,p=0.010)、MELD 评分(HR=1.308,p<0.001)及院内感染(HR=2.136,p=0.021)是90天病死率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在发生严重肝损伤后易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及腹腔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钠水平下降与院内感染相关。感染增加了肝硬化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其他文献
在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周年和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之际,2009年6月7日,由市委、市政府、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中图法》(第五版)在《中图法》(第四版)的基础上做了增改注释、增加类目划分深度及增补新类等一系列修订,以适应文献的快速增长。但仍存在类号设置不一致、类目设置不合理、分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淮安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调查。不同阶层的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下层居民主要以相对便宜的运动鞋服为主要消费内容,并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案首页是病案的核心数据,疾病诊断又是病案首页的关键信息,ICD-10编码工作日趋重要,提高编码质量和效率是首要任务,因此设计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