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混凝土性态对结构裂缝乃至承载力、耐久性等都有重要影响。早期混凝土性态变化剧烈,且与固化后混凝土相比差别明显,现有的研究方法不足以揭示早期混凝土的温湿度及变形特性。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早期混凝土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研究了温度、湿度、应力场耦合下的早期混凝土黏弹塑变形特性。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介绍了早期混凝土温度、湿度及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考虑水化度和热学参数变化的温度场子程序UMATHT;基于成熟度理论,编写了基于双幂徐变函数(Double Power Law,DPL)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黏弹塑性子程序;通过不同算例验证了开发子程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2)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早期混凝土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开发了适应于早期混凝土性态监测的试验装置,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振弦传感器分别对前140小时的混凝土温度和应变进行了监测,确定其变化规律。(3)编写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ython程序,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反演混凝土绝热温升方程控制参数,并对室内试验混凝土温度场进行了精确模拟,研究了早期混凝土热学参数的发展趋势。(4)研究了早期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变化趋势。通过清华、河海危鼎、Bjontegaard O和Jeong提出的早期混凝土热膨胀系数公式得到的应变与实测应变进行拟合,认为指数型下降的热膨胀系数变化规律更能反映混凝土的早期性态。(5)采用多场顺序耦合方法,将所开发的子程序应用于某混凝土柱,对其温度和应力以及黏弹塑性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龄期阶段干缩变形主要对表面应力有较大影响,结构表面有塑性区出现,实际工程中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