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道树作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其大小、健康与结构是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以往传统实地调查费时费力、无法做到大范围且细致的调查。本文通过网络街景平台对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市进行密集的行道树大小、立体结构及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2896块样地),共测量了树木大小指标4个(胸径、树高、冠幅、冠下高),健康指标4个(支架比例、叶色不健康比例、枯稍比例、死亡比例)和垂直结构指标(乔灌草配置),按行政区、环路分析城市内部行道树特征统计数量差异并形成空间分布图,结合城市化梯度和社会自然因素探讨城市内部及城市间差异形成原因。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行道树大小、立体结构和健康情况比较。哈尔滨、长春市行道树平均值较大,其中树高、胸径高出沈阳市0.7-0.8m、2.4-3.0cm。沈阳市树木更加健康,枯稍、死亡比其他城市少2倍,但支架比例高达20%,是其他两城市的1.3-2倍。哈尔滨乔灌草三层复合结构配置比例低仅为35%,是长春、沈阳的5-7成;哈尔滨裸地占比为28%,而沈阳、长春仅为9%和17%。沈阳市行道树平均值相对较小,但树木大小分布较均匀,且各健康情况较好,乔灌草三层复合结构配置比例高。沈阳样地所有树均有支架支撑的比例高达16%,是长春、哈尔滨的1.8-5.3倍。2、行道树特征空间分布。从地理空间分布来看,三城市相对较大的行道树都主要分布在靠近城市中心的位置,小树主要分布在靠近城市郊区的位置。三城市行道树不健康的行道树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位置。三城市乔灌草三层结构配置比例分布趋势并不相同,哈尔滨乔灌草三层结构配置比例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郊区;长春市行道树乔灌草三层结构配置比例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东北部;沈阳市行道树乔灌草三层结构配置比例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东南部。3、城市内部行道树大小、立体结构与健康指标耦合关系。三个城市的冗余分析都表明,伴随着行道树的增大,各不健康指标出现比例显著降低,说明树木越健康。立体结构与健康情况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城市内存在明显差异。在哈尔滨市内,伴随着行道树立体结构的增加,行道树的支架情况有所增加;在长春市内伴随着行道树立体结构的增加,不健康行道树出现比例有所增加;在沈阳市伴随着立体结构的增加,健康行道树出现比例增加。4、城市间差异的社会自然因素相关分析。行道树的大小与健康情况及其变化范围分别受到不同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行道树大小同工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著正相关,同公共汽车量显著负相关;不健康行道树比例同降水量、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工业烟尘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同气温显著负相关;行道树立体结构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显著正相关,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显著负相关。从综合健康得分分析可以看出,风速、海拔数值越大,不健康行道树比例越高;年均人口、供气总量、相对湿度、公共汽车里四个指标越大,行道树综合健康得分离散系数越高,健康分布越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