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瘤在临床上是个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瘤病变造成的畸形缺陷、感染、功能障碍,以及治疗创伤和治疗后继发畸形等,均会对患儿家长的精神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家长的精神心理状态又会深刻影响着患儿的心理发育,从而严重影响患儿以后的心理状况,导致其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有可能使部分患儿产生终生的心理残疾,严重影响到其本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血管瘤患儿家长和正常儿童家长进行心理测试,旨在评价血管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探讨血管瘤患儿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并为改善血管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提出参考意见。
方法:本研究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年9月—2008年12月门诊与病房就治的血管瘤患儿(无其他重大疾患)家长84名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研究组),其中男34名,女50名,平均年龄24.5岁。对照组为正常儿童家长,共55名,其中男31名,女24名,平均年龄26.4岁。全部家长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调查,以小组形式集中家长,每次最多不超过6位。采取会谈的方式与家长们交流,详细说明调查的意义及填写LES和SAS的方法,请各位家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次性独立完成量表,并填写一般情况问卷,一次评定约30分钟。回收原始资料,剔除不合格问卷,剩余有效问卷,将原始数据输入数据库,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Two Group—Samples T Test)的方法,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LES调查显示,本实验研究组中,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有61.2%超过20分,12.5%超过30分;负性事件刺激量有57.5%超过10分,25%超过20分。对照组中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有21.4%超过20分,2.4%超过30分;负性事件刺激量有16.7%超过10分,4.5%超过20分。研究组除正性事件刺激量外,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性别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正性事件刺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S调查显示,研究组SAS总分均值为26.2750分,有10%的受试者总分高于40分,与对照组SAS总分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研究组中各种症状出现的频率,发现大部分血管瘤患儿家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60%)。在出现的各种症状中,2级人数中较多(≥10%)的是焦虑、惊恐、躯体疼痛、乏力、胃痛、静坐不能、头昏、睡眠障碍和恶梦;3级人数中较多(≥10%)的是害怕、乏力、胃痛和睡眠障碍;4级人数较多(≥10%)的是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
结论:血管瘤患儿家长普遍处于一种负性精神状态,但这种精神状态却不一定表现出躯体症状。在出现的躯体症状中,较多的症状是焦虑、惊恐、乏力、胃痛、头昏、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等,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