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国际铜市场无论在现货市场上还是在期货市场上均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LME铜从最低1600美元/吨升至2005年底最高4500美元/吨,沪铜从17000元/吨上升到44000元/吨以上。对于这轮铜价格牛市的成因有很多人倾向于将之归结为中国对现货铜的需求导致的“中国因素”。本文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学方法,通过对国内现货铜价格和期货铜价格走势以及国内期货铜价格和国际期货铜价格走势的分析来验证“中国因素”事实上并不是全球铜价上升的原因。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如果市场是完全放开和充分竞争的,商品的流通不受任何限制,则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信息将从一个市场很快地传到另一个市场,并迅速在商品价格中得到体现,而且由于套利机制的作用,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将趋于均衡。但是,目前对于铜的国内现货价格和国内期货价格间以及国内期货价格和国际期货价格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亦或在这些市场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价格传导机制还不清楚。一方面,由于同一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受到相同的供求因素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以及国内现货市场和国内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市场间的交易规则、费用、开放程度的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对铜价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的因素,笔者通过构建了国内现货铜市场、国内期货铜市场和国际期货铜市场间的关联研究体系,来验证“中国因素”并不是全球铜价上扬的原因,以及一个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动对其它市场价格变动的可能的传导方式。 为了研究上述三个市场铜价格间的价格传导关系,笔者采用的是动态经济计量学方法。该方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种与结构模型法背道而驰的“数据驱动”的建模途径,模型的建立是将一个能够代表数据生成过程(DGP:DataGeneration Process)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Lag)模型逐步简化,最后得到包含变量间长期稳定关系的简单模型。在建模中,首先应对这个生成过程做出假定,重复进行统计推断,直到分析结果达到一定的内生一致性或收敛性为止。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就是采用动态计量经济(dynamiceconometrics)建模过程,它主要包括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