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外源IGF-Ⅰ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兴奋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所有体育赛事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在一切运动赛事中使用兴奋剂。然而对于兴奋剂的有效检测却远远落后于兴奋剂的研发与使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基因兴奋剂IGF-Ⅰ,建立一种检测区分内、外源基因表达的方法,为基因兴奋剂的有效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r AAV2介导IGF-Ⅰ的方法将外源基因注射进入小鼠肌肉,用以检测区分内、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对象为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注射3d组(n=6)、注射7d组(n=6)、注射14d组(n=6)、注射30d组(n=6)。构建含有目的基因IGF-Ⅰ的质粒,并进行病毒包装。在小鼠右侧后肢膝关节上方斜行进针进行病毒注射,每组按照不同的实验天数分别提取肌肉和血液中的DNA。通过在IGF-Ⅰ基因序列外显子2,3之间设计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来识别外源性IGF-Ⅰ基因,合成ITC基因以及相应的ITC探针,作为实验内部阈值调控的模版。以肌肉和血液提取得到的样本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过程中样本DNA、ITC质粒、IGF-Ⅰ目的探针、ITC探针、引物等放在同一体系中反应。实验结束后通过比较IGF-Ⅰ目的探针与ITC探针Ct值的大小,来排除实验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比较相应组别的Ct值,来确定IGF-Ⅰ的表达。实验结果采用Excel与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中,通过实验仪器能够捕捉到目的探针荧光信号的积累,说明实验过程中注射的外源性IGF-Ⅰ在小鼠体内得到表达,本实验设计的方法,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2)不同时间获取肌肉,提取DNA进行PCR,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多Ct值逐渐增大,且3d组与7d组之间Ct值升高明显,14d组与30d组之间Ct值升高趋于缓慢;不同时间获取血液,提取DNA进行PCR,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多Ct值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但二者Ct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Ct值。(3)分别以肌肉和血液提取DNA为模版进行PCR,在3d,7d组,肌肉DNA的Ct值小于血液DNA的Ct值,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14d,30d组,肌肉DNA的Ct值大于血液DNA的Ct值,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4)以不同取材量肌肉、血液提取DNA为模版进行PCR,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取材量PCR后的Ct值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有效的检测区分内、外源IGF-Ⅰ的表达。(2)不同取材时间对肌肉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对血液的检测结果没有影响。(3)不同取材组织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本实验结束显示,基因注射后7天内肌肉检测比血液检测更稳妥,注射7天后血液检测比肌肉检测更有利。(4)不同取材量对实验检测的结果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食管间质瘤是胃肠间质瘤的一部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历经30年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和共识,但对其确切定义、组织来源、生物学行为、良恶性判断,以及诊断治疗等尚存在诸多争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体会"我"在园子
隐喻这一传统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脱离了传统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却是一个新兴分支。它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心理分析的动态法则首先出现在1980年Lakoff&Johns
颅骨的相关病变类型很多,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医生对颅骨CT图像的分析,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图像,过程枯燥、耗时并具有主观性,错误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自动检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结合琅岐岛现有的地形地貌、民俗文化、乡土景观,开展对东南沿海岸线景观规划分析。并针对海岸线传统的自然景观,在新时代、新潮流观念的影响下,在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大多处于生长初期。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产业的融资效率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来说,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与面板数据进行了融资效率评估,动静结合,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法,对于有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地,静态分析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多态性显著、进化速率快、母系遗传和几乎不发生重组等特点,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转录及表达的良好模型。目前,NCBI中已收录的后生动物全线粒体基因组
目的:观察并分析腰椎疾患者应用OLIF(stand alone)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间盘-神经根间距,椎管横截面积等影像学改变,结合临床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及并发症等问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Ⅰ度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收入住院的手术患者,分析符合诊断、纳入、排除等标准的患者34例,全
探讨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范,从执行医嘱、询问过敏史、选择注射器材、查对
本文基于对智能控制产生、发展的全面回顾及其与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控制论等的相互关系的深刻反思、总结,站在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与控制论的高度,提出了对智能控制若干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