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片在中国的发展渊源。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动画形象的主要追捧者也是儿童,但受众儿童的收视心理自商业动画开始才真正步入研究正轨。也正因为如此,本论文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的三个时期经典动画形象作分析,根据不同时代的儿童的收视心理趋势,研究出当今经典动画形象塑造的变化趋势。儿童对动画片的喜爱有刚开始的色彩外型逐渐发展到个性思想,而他们对动画形象的传播也有被动讯息接受者变为主动讯息消费者。他们有被动受众变为主动受众,他们会根据自己动机与目的收看自己喜爱的动画和追捧动画形象。所以一部受欢迎的动画或经典的动画形象就应该考虑儿童的收视心理。
在论文的第二章是对儿童收视心理的概述。着重论述儿童通过其收视动机来反映其收视心理特点。动画片有市场就是因为适合了儿童受众的心理特点。儿童受众收视心理的动机与习惯是满足自己的娱乐性,教育性及幻想性的需求。第三章里重点阐述动画形象塑造的内容,动画形象造型的内容是:色彩、语言、形象、个性思想。动画形象传播是一种文化传播,而它的受众也集中在儿童这一群体。怎样了解我们的受众群体特性,在这章里把儿童在动画片形象上的收视心理的内容是与动画形象塑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儿童的收视心理与动画形象塑造的内容有了结合点。即都在色彩、语言、形象、个性思想上的结合。在第四章里,会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典动画形象在色彩、语言、形象、个性思想做逐一分析,透过具体的经典动画形象变化,我们看出动画形象上塑造的内容是色彩上要鲜艳明亮,语言上要幽默富有情趣,形象上要高大正义,或具有返璞归真回归儿童本位的特性,在个性思想上要具有教育性意义,要体现动画形象的文化传播功能。
在理论上,在对动画形象的儿童受众的分析,论文中利用传播理论的支持,如运用到皮亚杰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要与层次理论”来分析儿童在不同年龄结构层次在对动画形象的色彩、语言、形象、个性思想上需求是不同的,及满足自己的目的是不同的。这是我论文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在最后一章里通过前面的分析,预测动画形象塑造的趋势是其教育性、时代性、娱乐性、本位性。
当下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给新一代伴随着电视和网络长大的儿童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特殊的大众化文化产品,动画形象能深入儿童心灵就应该合乎儿童收视心理的需要,儿童对动画形象的喜爱与否对这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研究动画形象塑造的趋势就务必要分析儿童收视心理的变化。并且儿童在动画形象上的收视心理随年代的变迁也会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希望通过了解儿童收视心理的变化发展来引导我国动画片要以儿童受众为目标群体,制作出适合儿童们喜爱的动画片,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动画形象。更好地引导我国动画产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