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湿地防洪和发展模式的研究。
洞庭湖湿地演变规律分析中,以地质构造、考古、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得出了洞庭湖湿地自全新世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演变范围,并得出洞庭湖区能够在较长时期维持现状的结论。
通过建立大湖模型,研究了洞庭湖湿地的防洪问题。研究表明洞庭湖湿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洪水问题。研究表明以工程代价较少、洪水影响范围较小为原则,采用分蓄洪方式提高区域防洪能力的途径具有合理性。
首次利用1:10000湖泊水下地形图,完成了湖区地形数字化,形成了符合实际地形条件网格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庭湖二维水力学模型。
利用洞庭湖二维水力学模型,对洞庭湖蓄洪垸湿地分蓄洪应用进行了动态模拟,定量研究了分蓄洪对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另外,利用该模型完成了洞庭湖疏浚工程的防洪效益计算,证明了疏浚工程在高洪水位条件下对对水流流场平顺、降低洪水水位仍具有改善作用。
在洞庭湖区湿地演变规律分析、防洪问题研究、蓄洪垸湿地分蓄洪动态模拟以及移民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的新型发展模式。即建立重点垸以保证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蓄洪垸汛期蓄洪、非汛期进行农林等规模经济为主的湿地新型发展模式,既使区域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又使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