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语言的修辞手段。而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证明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它普遍存在于语言和思维中,是人类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概念工具。近年来隐喻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在现代隐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素材中寻找能够支持隐喻思维普遍性的事实依据,不断增进人们对隐喻思维本质的认识。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之一。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人类感情的研究构成了探索人类认知的重要方面。但是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是一抽象的存在,为了使情感形象地被感知,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采用语料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擅于抒情的宋词中描写“愁”的诗句,发现数目众多的描写“愁”的诗句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为数不多的隐喻概念和转喻原则,如“愁是物体”,“愁是容器中的物质”,“愁是食物”,“愁是自然力”,“愁是水”等隐喻概念以及“愁的生理结果代表愁”等转喻原则。这些隐喻概念和转喻原则一方面表明隐喻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体现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民族文化模式在这些隐喻形成和选择中所起的作用:(1)宋词中出现了许多用身体器官,特别是内脏器官“心”、“肠”表达愁的诗句,这既是由于情感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作用于身体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同时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五行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2)宋词中使用了许多的自然意象来描写愁,这在很大程度根植于中国道教的阴阳理论和儒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3)通感是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宋代词人创造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通感隐喻,它不仅诉诸于人的感官和既有经验,更重要的是需要读者做出理性地思考和评判;(4)在描述愁的情感时,宋词中并未出现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方位隐喻;(5)在现代汉语中用于表现“快乐”情绪的“颜”在宋词中同样可以用于表现“不愉快”的情绪。本论文既是对隐喻多语言多文化的一次研究,也是用现代西方隐喻理论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一次尝试。宋词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它忠实地展现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思想认识路线。跳出单一的审美范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宋词中描写“愁”的诗句背后的隐喻概念和隐喻思维特点,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宋词无疑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