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残疾人参与体育是残疾人康复、健身的重要手段,对残疾人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迈向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可改善之处。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是残疾人群众体育得以良性运行的政策保障,制约和引导着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进行系统地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的变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变迁分为四个阶段: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的初步形成阶段(1983-1989年)、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的法制化阶段(1990-2000年)、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的系统规范阶段(2001-2008年)、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变迁的特征有:政策目标不断进行适应调整、政策数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政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政策监督评价渐趋日常、政策变迁整体波动性较弱、政策变迁事件导向性突出、政策变迁外部驱动性显著。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变迁的动因主要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社会残疾人观的改变、我国体育自身发展规律、残疾人多样化健身需求日益凸显、国际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影响。目前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是政策可实践性增强,但政策目标仍不够具体;已有部分配套措施出现,但政策体系仍待完善;政策前瞻性、指导性有所提高但仍然不足;政策特点不够突出,与国际逐渐接轨但进程缓慢;政策决策民主化程度不足;政策执行阻滞;对政策的监控和评价力度不足。针对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变迁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提高政策目标的量化程度,建立标准体系;提高政策的前瞻度和导向作用;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加快立法进程,促进政策与法律相互配套;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权责;构建政策监督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