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文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谓“道之文”的命题,所讨论的是关于“文学为何”(what literature is)的问题。这是作为思考“文之为文的终极依据在于道”的问题,在文学本论的层次得以成立的。在中国古代儒家的诗学观念中,“文”的观念始终与“道”连在一起。“载道”已约定俗成地成为儒家文学观念的代名词。可是,我们发现,在相同的儒学背景中,不同时代的儒士对“道之文”的言说,却存在着此时当下关注点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文道关系的新的创造性理解。那么,在每一个时代,导致当下儒士对文道关系做出与前人不同的差异性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我们经由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解视域和蒂里希的信仰(终极关切)视域,透视经学信仰视域中不同时代的儒士对文道关系的不同理解,并据此发现他们对“道之文”的言说与其经学信仰之间的某种联系。这样,“道之文”的命题,就是在所谓“文丧道弊”的时代,作为关乎信仰根基的“文”与“道”,在历代儒士的视域中有怎样的理解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刘勰、韩愈和朱熹的“道之文”观念及与其经学信仰的关系的论述,发现“道之文”作为儒士的生命信仰的意义,论证历代儒士对“道之文”的言说,是其经学信仰在自己时代的诗学表现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如下:引论部分综述本文论题及学术界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论证在经学信仰的言说方式中对文道关系的研究进行“言语更新”的可能性。第一章论证“道之文”与儒士的经学信仰的关系。在生命信仰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儒家的“安身立命”所追寻的,其实就是蒂里希所说的“终极关切”。“终极关切所在”也就是“安身立命之所”。作为“经”的体悟者和阐释者的古之儒者,其在信仰上对“经”的接受和对圣人之道的皈依,是其作为“儒”之为“儒”的终极依据。在这一意义上,“道之文”就作为“道”之万千种“显显者”中的一种,成为儒士自身精神向导的找寻,并且是儒士为自己的心灵觅见的最终的安居之所。第二章论述经学信仰与刘勰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在经学“中衰”的魏晋时代,士人对“经”的本体地位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发的儒士信仰根基的动摇,促使刘勰思考诗学层面“离本弥甚”的现状,其“文以原道”的诗学观念,乃是在儒家和道家视域的融合中,以“道”为“原”,以“经”为“源”,对其经学信仰作本体依据的追寻。第三章论述经学信仰与韩愈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唐代经学思想的凝滞以及佛、老对儒学的渗透,终致唐儒普遍的“外儒内佛”和“外儒内道”的价值取向,而诗文创作实际与“诗教”观的背离,促使韩愈思考“文”与“道”两个方面的“纯正”问题。其“文以明道”的思想,对“文”的写作者提出了“显明”“古道”的要求,这不仅标志着对作品阅读、认识、理解和阐释的完成,也意味着读者自身视域的改变与更新。在经学信仰的意义上,“文以明道”的观念,是韩愈驳斥“异端”行动的诗学显现。第四章论述经学信仰与朱熹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佛、老两家均有其自身恃以安身立命的终极之道,宋儒面临的时代课题,就是当面临佛教的精神境界和信仰力量的冲击和威胁之时,如何能够在经学训释和生活习俗水平上的那种对儒学伦理道德的理解和遵循之外,回应佛教的挑战。在所有关于“太极”、“理”、“道”和“性”的讨论中,均显示了宋儒在儒学终极关切建构中,对儒家仁义之道的终极合理性加以论证的努力。而当朱熹提出“彻上彻下一理而已”之时,“理”,即已作为儒家“仁义之道”最终极的形上基设,为儒士觅到“浩浩大化”之中的仁义“安宅”,儒士自此具有了“宽裕雍容之气”,儒学的终极关切也即此得以建立。而朱熹“文道合一”的观念,是其终极关切在诗学层面的自然显现。此处所谓“道”,不是“无”,也不是“空”,乃是朱熹所设定的形而上的仁义之道,其本身是隐而不显的,能以显现的只是“文”而已。换句话说,“文”不过是“道”的显现标志之一而已,它们虽同为一个整体,但二者并非同一而毫无差别。毕竟,文是文,道是道,标志只能是标志,我们不能即此误将标志视为道体,“显显者”之得以显现的根据实在于道体。即以文而言,道为文的根本,文只是道之显现的枝叶,仅为标志而已。所以,文道之间虽有合一的关系,但道本文末的关系同样不容颠倒逆置。在未理会道理之前、在“心”未有所见之前即以作文,这“文”便不能作为“道”的“显显者”,而只能是徒具“华妙”的空言,并不能据以通达“道真”。在此,“文”成为仁义之道的自觉显现者,儒家的道德文章、礼仪节文也自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形上依据。结语部分对全文的论证体系和“道之文”命题中深蕴的现实关怀做出总结。在儒士看来,人之所以为学的原因,正在于去除“物欲”对本心的蒙蔽,经由传道明心以唤醒心灵中固有的仁义之道。这是使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领会到圣贤书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灵魂,获得一种心灵转向的过程;由此,我们或许应该有所思考,如何在我们自己的时代,真正使圣贤的智慧得以发扬光大,在众声喧哗中,觅见自己的自家安宅?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发展集成电路、第五代信息通信等产业,加快“互联网+”建设的要求。因
小组互动教学是语言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大班教学的情况,论述了小组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原则和主要形式及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使学习
对焦虑情绪及护理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焦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加强病人焦虑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病人不良
为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曲周县为例,依据1985、1999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估法结合相关性及敏感
为了解决汉中市在数字化旅游城市改革过程中遇见的一些问题,针对汉中市旅游现状,采用二维码生成识别技术和GPRS技术为核心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汉中市旅游景点的客流量监控系统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对于其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可有效的提升信号的传输效率,通过对PTN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从技术层次探讨在网络组网结构中的网络
<正>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预处理过程经过超过大剂量化疗,然后移植已采集并保存的病人自身造血干细胞,从而重建病人的造血
会议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潮中,就本县民俗文化有哪些形式、如何搜集、在课程开发中怎样运用、会起到什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智慧银行是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重要环节。分析了智慧银行的概念以及大数据时代智慧银行发展的必要性,研究了智慧银行的系统架构,为金融相关部门做出科学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目的:观察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致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损伤所具有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分别以0mJ/cm2、20mJ/cm2、40mJ/cm2的UVB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