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界对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事实上,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以及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确有着不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对我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宏观视角进行的研究,从地方政府支出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力图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沿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现实考察-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思路逐步展开研究。首先,在对地方政府支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职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一般的理论分析;其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财政体制、区域经济格局及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现实考察;在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面板数据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从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增长两个方面为地方政府支出优化提出科学可靠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介绍本文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并交代本文研究所取得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第2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首先对地方政府支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状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第3章为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分析,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与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职能、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尝试搭建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是本文的主体。第4章为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考察,一方面对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及地方财政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另一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轨迹进行梳理,然后对地方政府支出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演进和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第5章为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经济周期波动,首先,利用乘数-力口速数原理分析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影响,计算并比较四大区域地方政府支出乘数效应;其次,利用传统的经济周期划分方法,分别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支出的波动周期进行划分,并对区域经济波动和地方政府支出波动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周期稳定性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第6章为地方政府支出与区域内生经济增长,从对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入手,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和区域比较,然后在Barro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支出的要素供给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第7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实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然后结合现实考察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增长两个方面,对四大区域地方政府支出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作用机制,即周期稳定性机制和要素供给机制,认为地方政府支出不仅能够在要素供给方面发挥作用,也能在周期稳定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地方政府支出乘数进行估算,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支出的波动周期和波动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支出乘数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同时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操作的特征和较强的扩张性,并未有效发挥其周期稳定性作用;三是利用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的结论;四是在地方政府支出优化的政策建议上,提出由于地方政府支出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差异性,因此地方政府支出的优化必须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支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合,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遵循差异化的基本原则,制订有区域差别的地方政府支出优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