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汉方医学由传统中医学发展而成,日本汉医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独自的特色与丰富多彩的卓越成就。本项研究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古方派”医家吉益南涯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其学术思想,尤其是“气血水说”的内涵进行阐发;发掘并总结其理法方药及临床诊疗特点、研究和运用《伤寒论》的特色等,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基于对古方派医家的著作及现代医学文献的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概论吉益南涯是日本江户时代“古方派”医家,倡导“气血水说”,在国内学派对抗激烈、国外“兰学”冲击的背景下发扬家学,继承与创新“古方派”的学术思想。他著述颇丰,弟子众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医家,使古方派壮大兴盛。2.学术渊源吉益南涯宗法张仲景,刻苦钻研《伤寒论》,以之为诊病的规矩、准绳,沿袭张仲景“方证相对”的诊疗模式,并以证论方,研究方剂。还以“气血水说”解释《伤寒论》,对许多纷争不已的条文进行注解,富有新意。吉益南涯继承父亲吉益东洞学术思想,并在病因、诊法、治疗、方药等方面,有所完善和发展。当时一些著名的医家,如后藤艮山、田代三喜的医学思想,对吉益南涯也有一定的影响。3.基础理论(1)提出“气血水说”吉益南涯的“气血水说”,在吉益东洞“万病一毒论”的基础上形成。首先,指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按阴阳属性分类,气无形为阳,水血有形为阴。就水血而言,水为阳,血为阴。血和水与气呈反向运动趋势,气呈动态而上行,血和水自身不动或呈下行趋势。只有在气的推动下,血和水方能在体内循环,正常发挥作用,否则会表现出汗出、下利、下血等各种病症。其次,认为“三毒”是发病的内因,气血水三物郁滞不行,即变为“三毒”,成为发病的直接原因,因此治疗必以祛“三毒”为要。(2)对阴阳、表里、虚实的认识吉益南涯认为,阴证即三阴病,属寒证,为血气之变;阳证即三阳病,属热证,为水气之变。对“虚实”的认识,是基于体力强弱;在“虚实”区分上,强调体质因素,即自身体力的充实与虚弱,而不是强调病邪方面。吉益南涯对三阴三阳的部位划分,没有半表半里的概念,而是引入“内位”一说。其划分三阴三阳,太阳为表,少阳为里,阳明为内;三阴,少阴为表,太阴为里,厥阴为内。4.诊法特点(1)诊法要点笔者基于对吉益南涯医话、医案的分析,总结其在诊法方面的六个特点:“辨主客”、“审所在”、“明急逆”、“察虚实”、“知有无”、“分剧易”。“辨主客”,指辨别“气血水三毒”何物主病;“审所在”,是指审病位之表里内。一身头项背腰为表,面目鼻口咽喉胸腹为里,睛舌心骨髓为内;“明急逆”,是指辨明病证演变的趋势。顺行而进为急,却行而退为逆;“察虚实”,是指诊察病证表现的性质。亏而不足为虚,盈而有余为实;“知有无”,指了解有无某些利于辨明病证的特定症状。通过对特定症状的分析,辨明病证、指导遣方用药。如有头痛恶寒则桂枝汤,有呕则小柴胡汤,无他证则调胃承气汤;“分剧易”是指分清同一病证表现的轻重程度。剧者毒甚证重,易者毒浅证轻。(2)重用腹诊吉益南涯重视腹诊,诊病必查其腹,望腹部形态,问患者腹部感觉,触摸腹壁软硬、紧张度、压痛、抵抗,听腹内声音等。吉益南涯还将“气血水说”与腹诊结合诊断疾病,指导处方用药。吉益南涯重视腹诊,也不忽略脉诊,出现无腹证可寻的病证时必求于脉,而且认为腹诊与脉诊互参有利于诊断疾病,当腹诊难于确定何症时,参以脉诊则更为稳妥。但内容简略,主要诊察细、数、洪、弦、滑、弱、缓、微、沉、迟、紧、结等脉象,有一定的局限。5.治法特点(1)从“气血水毒”论治首先,用“气血水说”认识疾病,比如痘疮属血,故贯脓;水痘属水,不贯脓;麻疹属气,惟热而发疹。又如肺痿,气不循,气为主;肺胀,水为主,气迫,故有喘;肺痈,血为主。其次,同一病证有气为主者,有血为主者,有血气俱迫者,有由水血气迫者。例如咳嗽:咽喉干燥,身热喘咳,渴唾痰饮涎沫者,气为主;心中烦悸,腹中挛急,干咳咽痛,疼或带血者,血为主;胸满痛,心下鞕,短气干呕者,水为主。其三,致病之“毒”不同,则治法处方各异。如奔豚:气为主者桂枝加桂汤,血为主者奔豚汤,水为主者苓桂甘枣汤。腹中痛:气为主者小建中汤,血为主者当归芍药散,水为主者枳实芍药散。其四,辨清三毒而后攻。病之根源是气血水三毒,施治亦重在祛此三毒,主张使用攻法。(2)杂病治疗特点其一,吉益南涯精于识证,思维灵活,临证或从“气血水毒”分而论治,或“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方,这种不拘常法的治疗屡获良效。其二,吉益南涯运用攻法审时度势,有选择性,有间断性。而且使用峻剂后还注意观察患者状态,判断预后。其三,对急证、怪病,吉益南涯往往从痰论治,并予以峻剂驱逐痰涎。众逐痰方中吉益南涯喜用桔梗白散,桔梗、贝母、巴豆三药相合驱逐痰涎,开通闭塞,功效卓著。其四,对于复杂病证,吉益南涯善于紧抓主症,分证分步施治,数变其方。其“辨主客”、“审所在”、“明急逆”、“察虚实”、“知有无”、“分剧易”的诊断要点贯穿始终。6.遣方用药(1)基于“气血水”的方药分类吉益南涯排斥传统本草学以寒热温凉、性味归经区分药物,而且不重视对药物的炮制,甚至基本不进行炮制,只是按照剂型的需要将药物进行简单加工,直接入药。他基于《伤寒论》研究药物,将药物与具体症状结合,从“气血水”角度重新划分药物方剂,将药物分气、血、水三剂,并将气剂分表、里、内,血剂分为内、外。对方剂的认识亦立足于“气血水说”,结合“六目”诊法,对仲景方剂的功效、主治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归纳,并做出明确的论断。吉益南涯注重实用,把重心放在分析方药的适应证上,以求更准确有效地把握病证。(2)张仲景方的临床应用吉益南涯应用方剂大多遵照张仲景原方,药味药量不轻易增减。但为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也有少量方剂是在张仲景原方基础上加味而成,或将两方或多方合而为一。而且新方有其各自对应的证候及主治范围,不轻易增减。这与中医学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以某方为基础,进行灵活加减完全不同。吉益南涯处方着眼点不在病而在证,扩大了《伤寒论》方剂的应用范围。此外,还注重民间方、家传验方的使用,临床治疗收效显著。7.学术影响吉益南涯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在日本汉医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学术影响。汤本求真的“食水血说”、森道伯的“体质说”、矢数道明的“血道说”等都与吉益南涯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吉益南涯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来说,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