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统计观察中医证型在不同透析年限的患者及其与肾性骨病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在肾性骨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以期待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肾性骨病患者,共120例,采用临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肾性骨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痰瘀互阻(a),阳虚湿盛、痰浊内阻(b),阴虚内热、痰浊内阻(c)三组,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睡眠时间、血透频率与血透病程,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血钙、钙磷乘积、骨密度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统计分析。分析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透析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总体样本120例,其中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49例(40.8%)最多,阳虚湿盛、痰浊内阻证33例(27.5%),阴虚内热、瘀浊内阻38例(31.6%)。(2)通过对透析龄分布的统计,将不同组别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钙磷乘积在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中最高,在阴虚内热瘀浊内阻证中最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钙、血磷与血透肾性骨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之间的变化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性骨病各个证型PTH的浓度高低顺序为:阳虚湿盛痰浊内阻、阴阳两虚痰瘀互阻、阴虚内热瘀浊内阻。阳虚湿盛痰浊内阻证与阴虚内热瘀浊内阻证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肾性骨病各个证型的骨密度值比较的结果显示:阴阳两虚痰淤互阻证与阳虚湿盛痰浊内阻证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120例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肾性骨病以本虚证多见,主证为:阴阳两虚、阳虚湿盛、阴虚内热;证候分布出现率最高的是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2)阴阳两虚证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骨密度均高于其他证型,这与肾性骨病中医证型发展演变相符合。(3)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以往文献所述肾性骨病初期的患者多数为阴虚内热瘀浊内阻证,随后大致按阴虚内热瘀浊内阻证、阳虚湿盛瘀浊内阻证,最终向阴阳两虚证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