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并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治疗技术这两种方法在治疗肺癌裸鼠移植瘤时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肺癌裸鼠模型。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肺腺癌细胞株A549接种在BAB L/c免疫缺陷裸鼠左前肢背侧皮下,约7周左右成瘤8~10mm,筛选出18只肿瘤大小符合实验要求的裸鼠用于实验。18只肺癌肿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外照射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在实施干预的前1天及干预后1周行MRI检查,准确测量肿瘤最长径a以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短径b,并通过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干预后一周解剖实验小鼠,将瘤体标本以及肿瘤周围重要的器官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与肝脏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查文献得知:V=a×b2×0.5(V表示肿瘤体积,a表示最长径,b表示最短径)
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组小鼠在植入粒子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明显,在植入粒子一周后可见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统计分析其肿瘤体积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照射组小鼠在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有变化,其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肿瘤体积变化较小,较125Ⅰ粒子组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呈持续增大趋势,经统计学分析其肿瘤体积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治疗均能有效地治疗肿瘤,二者相比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能更显著地杀死肺癌细胞,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时肿瘤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肝脏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损伤。
第二部分 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剂量学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常规外照射技术治疗肺癌时各剂量学参数,来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在治疗肺癌时各自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提供更优的选择。
方法:
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影像研究所收集20例经CT图像引导下植入125Ⅰ性粒子的肺癌患者。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5例。采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计划系统制定术前计划,设置处方剂量为120Gy,在CT图像上画出临床靶区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在CTV内植入125Ⅰ粒子,计算出125Ⅰ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粒子的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本研究所采用的125Ⅰ粒子放射活度为1.0mCi/颗。所有病例所植入的中位粒子数量为26颗(5~84颗),探究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靶区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肿瘤周围重要器官所受的剂量以及DVH图;
再将这20例患者的原始影像资料导入外照射3D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该计划系统由成都奇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设置其处方剂量为60Gy,探究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靶区最大最小剂量、周围重要器官所受剂量和DVH图;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各剂量学参数。
结果:
1.对于125Ⅰ粒子植入组,所有病例均有D90>MPD,即有90%的靶区所受照射剂量均超过匹配周缘剂量MPD,符合内照射剂量评估的标准,意味着所有病例粒子植入质量良好,靶区剂量适形度好。
2.对于内照射与外照射两种放射治疗方法来说,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体积的百分比V50、V8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V100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对于内照射与外照射两种放射治疗方法来说,80%、90%的靶体积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100%的靶体积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没有差异(P>0.05);
4.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时气管和食管所受的平均照射剂量均小于外照射治疗时所受剂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这两种方法治疗时脊髓所受到的最大照射剂量在统计分析时没有差异(P>0.05)。
5.对于肿瘤靶区来说,125Ⅰ粒子组的肿瘤靶区所受到的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剂量与外照射治疗相比较有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5Ⅰ粒子组均大于外照射治疗组;而用这两种方法治疗时其最小剂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
结论:
与外照射治疗方式相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具有靶区剂量适形度好、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的特点,是一种相对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 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并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治疗技术这两种方法在治疗肺癌裸鼠移植瘤时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肺癌裸鼠模型。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肺腺癌细胞株A549接种在BAB L/c免疫缺陷裸鼠左前肢背侧皮下,约7周左右成瘤8~10mm,筛选出18只肿瘤大小符合实验要求的裸鼠用于实验。18只肺癌肿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外照射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在实施干预的前1天及干预后1周行MRI检查,准确测量肿瘤最长径a以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短径b,并通过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干预后一周解剖实验小鼠,将瘤体标本以及肿瘤周围重要的器官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与肝脏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查文献得知:V=a×b2×0.5(V表示肿瘤体积,a表示最长径,b表示最短径)
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组小鼠在植入粒子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明显,在植入粒子一周后可见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统计分析其肿瘤体积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照射组小鼠在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有变化,其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肿瘤体积变化较小,较125Ⅰ粒子组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呈持续增大趋势,经统计学分析其肿瘤体积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治疗均能有效地治疗肿瘤,二者相比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能更显著地杀死肺癌细胞,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时肿瘤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肝脏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损伤。
第二部分 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剂量学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常规外照射技术治疗肺癌时各剂量学参数,来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外照射在治疗肺癌时各自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提供更优的选择。
方法:
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影像研究所收集20例经CT图像引导下植入125Ⅰ性粒子的肺癌患者。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5例。采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计划系统制定术前计划,设置处方剂量为120Gy,在CT图像上画出临床靶区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在CTV内植入125Ⅰ粒子,计算出125Ⅰ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粒子的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本研究所采用的125Ⅰ粒子放射活度为1.0mCi/颗。所有病例所植入的中位粒子数量为26颗(5~84颗),探究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靶区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肿瘤周围重要器官所受的剂量以及DVH图;
再将这20例患者的原始影像资料导入外照射3D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该计划系统由成都奇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设置其处方剂量为60Gy,探究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靶区最大最小剂量、周围重要器官所受剂量和DVH图;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各剂量学参数。
结果:
1.对于125Ⅰ粒子植入组,所有病例均有D90>MPD,即有90%的靶区所受照射剂量均超过匹配周缘剂量MPD,符合内照射剂量评估的标准,意味着所有病例粒子植入质量良好,靶区剂量适形度好。
2.对于内照射与外照射两种放射治疗方法来说,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体积的百分比V50、V8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V100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对于内照射与外照射两种放射治疗方法来说,80%、90%的靶体积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100%的靶体积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没有差异(P>0.05);
4.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时气管和食管所受的平均照射剂量均小于外照射治疗时所受剂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这两种方法治疗时脊髓所受到的最大照射剂量在统计分析时没有差异(P>0.05)。
5.对于肿瘤靶区来说,125Ⅰ粒子组的肿瘤靶区所受到的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剂量与外照射治疗相比较有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5Ⅰ粒子组均大于外照射治疗组;而用这两种方法治疗时其最小剂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
结论:
与外照射治疗方式相比较,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具有靶区剂量适形度好、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的特点,是一种相对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