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术后早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3年98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9个病灶,均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RFA治疗。分别于RFA术前、术后1~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MR-DWI的检查,观察原肿瘤结节的MRI影像学特点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根据肿瘤结节的信号特点及ADC值变化,明确其有无肿瘤复发。结果在119个病灶中,78个病灶1次消融完全(65.55%),30个病灶行2次消融(25.21%),11个病灶行3次消融治疗(9.24%)。9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41例(发生率41.84%),包括高热21例(21.43%)、疼痛17例(17.35%),血压升高2例(2.04%),胸腔积液1例(1.02%)。上述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手术死亡、腹腔出血、针道转移、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在RFA术后1个月复查,98例HCC患者未见复发病灶;RFA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6个复发病灶,复发率为5.04%(6/119);RFA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11个复发病灶,复发率为9.24%(11/119)。肝细胞癌病灶RFA术前的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肝实质(P<0.05)。RFA术后1~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肝细胞癌病灶间的ADC值差异不大(P>0.05),但与RFA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与同期正常肝实质ADC值相近(P>0.05)。RFA术前、RFA术后1~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正常肝实质的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复发病灶的ADC值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明显小于同期未复发病灶的ADC值(P<0.05);RFA术后复发病灶与未复发病灶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ADC值明显高于前者。结论①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用于HCC治疗,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10%,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控制肿瘤进展,治疗效果良好。②利用MR-DWI成像技术比较肝细胞癌病灶在RFA术前、术后的ADC值变化可动态评估HCC患者RFA术后疗效,为临床早期制定适宜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③HCC患者RFA术后6个月内均未复发的病灶,其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RF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病灶,其ADC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且明显低于未复发病灶。本研究认为,ADC值可作为HCC患者RFA术后有无肿瘤复发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