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必须的能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开采和使用也愈加的广泛,然而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种种不当的操作和意外事故,使得石油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石油一旦泄露进入地下环境,会直接造成包气带的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也将严重影响地下水的安全。对于石油污染的控制和修复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相比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以其高效、经济和环境破坏性小等优势越来越被环境研究者重视。本课题选择典型的土壤气体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和生物曝气(Biosparging)两种方法,研究了柴油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柴油污染包气带的气体抽提技术的影响因素以及生物曝气运行的方法和修复柴油污染含水层的效果。通过一维砂柱实验模拟自然降水淋滤作用下的柴油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结果表明:(1)不同的介质对于柴油污染物的阻截能力不同,试验中各介质阻截能力来看,细砂>中砂>粗砂。(2)不同的污染程度对污染物的迁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淋滤量的条件下,10g kg-1浓度的污染物比6g kg-1浓度的污染物迁移能力更强,对含水层的产生危害的风险也更大。(3)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量是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随淋滤时间的增加,污染物的量逐渐趋于稳定。(4)监测体系中的水样和土样进行的全扫描分析,淋滤初期水样中的污染物是甲苯、甲基萘、茚满/茚酚、苯甲醇以及烷烃类物质。而对于淋滤后期土样中主要的污染成分是C10~C23烷烃类,C15以上的为主要成分。运用一维砂柱模拟实验,研究柴油污染包气带的气体抽提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抽提速率大小对效果的影响很大。抽提速率增大,去除污染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污染物去除率增加量和抽提速率的增加不成正比,抽提速率为0.4m3.h-1和0.3m3.h-1相比,反而去除率有所降低。(2)介质粒径对SVE的处理效果有重大的影响。粗砂中总石油烃(TotalPetroleum Hydrocarbon,以下简称TPH)的去除效率高于中砂;(3)介质含水率对SVE的处理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含水率为1%粗砂中TPH的去除效率高于含水率为12%的粗砂;(4)抽提结束后,粗砂含水量有很大的下降,说明抽提不仅有利于柴油组分的去除,对水分的挥发去除作用也很大;(5)间歇通风比连续通风去除污染物的速率慢,但可有效节约能源,对没有限定修复时间的污染场地,可考虑间歇通风。(6)在一定范围内污染物含量越高,利用SVE技术去除污染物所需的时间也越长,但是过低的柴油含量为5g kg-1的修复效果不如柴油含量为15g kg-1的处理效果明显。运用二维砂槽实验动态模拟柴油污染含水层,通过投加微生物和营养物质的强化生物修复—BS,结果表明:(1)在柴油污染含水层的过程中,渗漏点对应的模拟槽上部含水层中TPH浓度最大,柴油在模拟槽顶部出现累积现象。渗漏点周围30cm左右的区域内柴油污染程度较严重,TPH最大浓度达40mg·L-1以上,在污染的后期,渗漏点附近的取样口的水样中会有自由相(Non-Aqueous Phase Liquid,以下简称NAPL)存在。(2)柴油的横向运移作用显著,且在污染源上游也有一定范围的污染,在柴油污染含水层的风险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一迁移规律。在柴油污染的地下水中,距离渗漏点的远近及方位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影响很大,距离渗漏点越远,污染物浓度增加的速度越慢。(3)将曝气井设置在柴油污染含水层污染源下游40cm处,在柴油污染整个含水层区域后,固定曝气井曝气位置在距离内井底沿5cm处,0.5m3·h-1曝气流量,投加100ml菌悬液和1L含0.1g·L-1酵母浸粉和0.2g·L-1蛋白胨的营养物质的条件下,累积曝气45min,含水层中TPH污染晕明显减小,在循环井周围30cm的范围内均没有TPH检出,污染源处的TPH浓度也由曝气前的40.0mg·L-1下降到5.0mg·L-1左右,BS工艺对柴油污染含水层的修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