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5年湿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湿疹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治规律,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及减少复发。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湿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及疗效等临床资料(见附录),进行汇总整理,并经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共有245例住院患者,2013年9-12月4例,2014年21例,2015年31例,2016年52例,2017年63例,2018年1-9月74例。男性148例,女性97例,男女性别比1.52:1;年龄分布1岁5月-86岁,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病程3天-30年,住院时间6-50天;入院属首次发病者77例,复发者168例;职业以离退休人员、农民、工人占多数。
2.疾病相关情况:外部因素:发病季节多见于冬季;56例发病诱因以接触过敏原为主;过敏原检测:159例患者进行了血清过敏原检测,95人检测呈阳性,过敏原前3位依次为:鱼虾蟹组合、芒果、腰果花生黄豆组合。内部因素:159例有疾病史,以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多见;6例有明确家族过敏史;54例有吸烟饮酒史。
3.临床情况:急性湿疹101例、亚急性湿疹89例及慢性湿疹55例;泛发性湿疹163例,面部湿疹35例,小腿湿疹23例,阴囊湿疹11例,手部湿疹7例,肛周湿疹6例。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4例,白细胞升高19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1例,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25例。2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0例行皮肤病理活检。
5.中医证型:风热蕴肤证36例,湿热浸淫证93例,脾虚湿蕴证69例,血虚风燥证47例。
6.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中西药结合中医外治为法。风热蕴肤证,消风散或银翘散;湿热浸淫证,龙胆泻肝汤;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中医外治:急性湿疹,中药湿敷、普通针刺;亚急性湿疹,中药涂擦、中药湿敷、普通针刺、穴位贴敷;慢性湿疹,中药药浴、中药封包、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埋豆、刮痧。
7.治疗结果:痊愈29例,显效203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7.14%。
结论:
1.湿疹病因复杂,其发病和加重与外部因素发病季节、过敏原,内部因素疾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相关。
2.本病中医辨证体系以八纲辨证、六淫辨证和部位辨证为主,辨证分型为:风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
3.辨证方剂分别为消风散或银翘散、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当归饮子,并随证加减止痒、清热利湿、化湿健脾药。
4.中医外治法,中药湿敷用于急性期、亚急性期,中药涂擦用于亚急性期,中药药浴、中药封包用于慢性期。联合应用普通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埋豆、刮痧等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5.我科治疗湿疹以中医辨病与辨证理论体系为指导,强调审证求因,结合现代诊疗手段,明确病因,临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中西药内治及中医特色外治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5年湿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湿疹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治规律,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及减少复发。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湿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及疗效等临床资料(见附录),进行汇总整理,并经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共有245例住院患者,2013年9-12月4例,2014年21例,2015年31例,2016年52例,2017年63例,2018年1-9月74例。男性148例,女性97例,男女性别比1.52:1;年龄分布1岁5月-86岁,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病程3天-30年,住院时间6-50天;入院属首次发病者77例,复发者168例;职业以离退休人员、农民、工人占多数。
2.疾病相关情况:外部因素:发病季节多见于冬季;56例发病诱因以接触过敏原为主;过敏原检测:159例患者进行了血清过敏原检测,95人检测呈阳性,过敏原前3位依次为:鱼虾蟹组合、芒果、腰果花生黄豆组合。内部因素:159例有疾病史,以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多见;6例有明确家族过敏史;54例有吸烟饮酒史。
3.临床情况:急性湿疹101例、亚急性湿疹89例及慢性湿疹55例;泛发性湿疹163例,面部湿疹35例,小腿湿疹23例,阴囊湿疹11例,手部湿疹7例,肛周湿疹6例。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4例,白细胞升高19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1例,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25例。2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0例行皮肤病理活检。
5.中医证型:风热蕴肤证36例,湿热浸淫证93例,脾虚湿蕴证69例,血虚风燥证47例。
6.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中西药结合中医外治为法。风热蕴肤证,消风散或银翘散;湿热浸淫证,龙胆泻肝汤;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中医外治:急性湿疹,中药湿敷、普通针刺;亚急性湿疹,中药涂擦、中药湿敷、普通针刺、穴位贴敷;慢性湿疹,中药药浴、中药封包、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埋豆、刮痧。
7.治疗结果:痊愈29例,显效203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7.14%。
结论:
1.湿疹病因复杂,其发病和加重与外部因素发病季节、过敏原,内部因素疾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相关。
2.本病中医辨证体系以八纲辨证、六淫辨证和部位辨证为主,辨证分型为:风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
3.辨证方剂分别为消风散或银翘散、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当归饮子,并随证加减止痒、清热利湿、化湿健脾药。
4.中医外治法,中药湿敷用于急性期、亚急性期,中药涂擦用于亚急性期,中药药浴、中药封包用于慢性期。联合应用普通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埋豆、刮痧等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5.我科治疗湿疹以中医辨病与辨证理论体系为指导,强调审证求因,结合现代诊疗手段,明确病因,临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中西药内治及中医特色外治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