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表意的分析性孤立语,主要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意义,缺少发达的形态变化。而韩语是表音的黏着语,用紧跟在词根后的词尾来表达相应的时态和语法意义且有着规律性的形态变化。相对于可丁可卯、各司其职的韩文词尾,很多汉语中的虚词在实词之间若隐若现,却身兼数职并担负着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副词“还”就是这类虚词当中的一个,它语义众多,用法多样。二语习得者在使用时极易将“还”与其相关近义副词相混淆而产生各类偏误。本文专门针对韩国学生,从探讨副词“还”及其相关中韩近义副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考察韩国学生对“还”类副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的类型并理清其原因。本文的特点是明确的针对性,深入、具体且力求条理化,希望对包括韩国学生在内的汉语习得者有所帮助,同时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内容包括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国内外(中韩)对“还”类副词在本体和汉语教学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第二部分是关于本体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将副词“还”及其中韩文中相关近义副词相对照,绘制语义关系网,一目了然。接下来以“还”为纲,将“还”“再”“又”,“还”“也”及“还”“更”作为三个分支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为接下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做好铺垫和准备。第三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偏误描述和数据分析,明确韩国学生对副词“还”及其相关近义副词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偏误归类。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青岛韩国国际学校中的105名韩国学生。第四部分是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调查结果从“还”“再”“又”,“还”“也”及“还”“更”三个方面从中韩对比的角度进行细致的原因探究和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韩国学生的“还”“再”“又”“也”“更”的教案设计。最后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