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发展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如何更好地协调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作为明确规划区域土地生态适宜性等级和分布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确定基于内在生态适宜性的土地开发方向,保障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准确地进行农村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汲取国内外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为数据源,GIS技术为支撑,运用因子加权求和法综合评价模型,开展了村域范围内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模型的建立;基于GIS的评价因子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构建研究;以及岩南村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应用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土地生态适应性评价中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权重确定方法,基于叠置法和栅格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因子加权求和法的评价模型建立方法。(2)以岩南村为例,构建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模型:Et=0.0694×[高程]+0.0464x[坡度]+0.0326x[坡向]+0.2669x[植被覆盖度]+0.1638×[生物丰富度]+0.0362x[土壤质地]+0.0445×[土层厚度]+0.1278×[距坑塘水面距离]+0.0995x[交通线影响]+0.1132×[农村居民点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岩南村土地生态适宜性整体水平较好(瓦=62.568),土地生态高度适宜区(Ei≥70)面积44.4hm2,占村域,总面积的33.89%,中度适宜区(60≤Ei<70)面积28.8hm2,占村域总面积的21.99%,一般适宜区(45≤Ei<60)面积29.3hm2,占村域总面积的22.34%,基本适宜区(Ei<45)面积28.5hm2,占村域总面积的21.78%。(3)农村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可用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导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为分区管制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岩南村土地生态适应评价结果,将岩南村土地划分为生态保护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和旅游用地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各分区执行不同的分区管制措施。(4)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各评价因子数据,并构建了基于ArcGIS9.3的岩南村土地利用及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数据库,主要包括评价因子空间图形数据库和评价因子空间属性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