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社会生活的步伐,人们被禁锢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中。民俗旅游因其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不可复制性所表现出的与现代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的品质而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它为高压下的现代人创造了返璞归真、享受生活的旅游体验形式,是一种高级旅游形式。因此,近年来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呈蒸蒸日上之势。我国民俗旅游系统由不同地域条件下的民俗旅游个体共同构成,民俗旅游个体对整体民俗旅游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民俗文化高度集约的民俗旅游个体来讲,主导性、大众化的民俗旅游吸引物是其主要经营对象,如手工技艺、民宅古巷、戏曲唱腔、服饰礼仪等,它们共同构成特色鲜明的民俗景观。而如何实现民俗旅游吸引物集聚下民俗功能系统的合理整合,是民俗旅游地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民俗旅游吸引物构筑的民俗景观决定了民俗旅游感知形象的强弱。景观设计是一门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在对客体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论证的前提下,以人景效应的最优化为目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它对实现民俗旅游功能系统的完善,对提升民俗环境有重要意义。袁家村作为地域代表性民俗旅游地,在规划设计上已有景观设计相关理念的融入,是景观设计与民俗旅游结合的典型性案例。本文将以袁家村民俗旅游为个案,从景观设计角度入手,同时结合民俗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对袁家村民俗旅游功能系统进行探讨。以下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一,梳理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历程,引出现阶段其与景观设计的关联性;第二,对袁家村民俗旅游功能系统进行论述,分类概括旅游功能系统中应用的民俗事象;第三,运用景观设计的思维模式、手法理念对其民俗景观的现有格局进行分析,优化民俗景观结构,提升民俗环境质量;第四,对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规律性要素进行总结,为该村甚至更广范围地区的民俗旅游积累相关经验,以期构建健康合理的民俗旅游景观格局。通过对袁家村的研究,从景观设计角度对民俗旅游功能系统进行优化,良化民俗旅游景观结构,促成民俗旅游资源运用的高效化,打造健康合理的民俗旅游环境。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今民俗旅游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可操作性规律,为今后民俗旅游研究提供建设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