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手性酪氨酸旋光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不对称合成催化剂、医药、手性拆分、非线性光学材料、隐身材料等研究领域。 本文首先基于L-酪氨酸、D-酪氨酸和DL-酪氨酸在催化剂[Rh(nbd)Cl]2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得具有螺旋结构的聚(N-丙炔酰-L-酪氨酸甲酯)(LPA)和聚(N-丙炔酰-L-酪氨酸甲酯)(DPA)及消旋的聚(N-丙炔酰-DL-酪氨酸甲酯)(RPA)。并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Vis-UV)、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凝胶色谱(GPC)、圆二色谱(CD)、热重分析(TGA)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最后测定了聚合物的红外率。结果表明:由1H NMR和FT-IR分析可知,具有螺旋结构的LPA和DPA与消旋的RPA聚合物链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氢键作用,具有螺旋结构的LPA和DPA聚合物链间的氢键程度大于消旋的DPA的链间氢键程度。这主要是由于螺旋聚乙炔的结构更规整更有序,因此在聚合物链间更容易形成氢键作用。从CD和UV-vis表征以及旋光度测试可知,基于手性酪氨酸制备的聚乙炔LPA和DPA具有螺旋结构和光学活性,而基于消旋酪氨酸制备的聚乙炔RPA则没有光学活性。这主要是由于聚合物的手性酪氨酸侧链的不对称力对聚合物主链的作用而使主链具有了螺旋结构。此外由于螺旋聚乙炔更规整的立体结构和更强的氢键作用而使螺旋聚乙炔的热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红外发射率分析可知,具有螺旋结构的的聚乙炔LPA和DPA的红外发射率比消旋的聚乙炔RPA要低得多。有螺旋结构的LPA和DPA由于具有更规整的二级结构,它们的这种结构可以更容易在聚合物链内和链间形成氢键作用,氢键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子运动,并且可以降低分子的不饱和度,从而可以降低聚合物的红外发射率。 其次,用螺旋聚乙炔HPA和消旋聚乙炔RPA与CdTe量子点进行复合,聚乙炔成功包裹在CdTe量子点表面,从而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物(HPA@CdTe和RPA@CdTe)。并用IR、XRD、UV-vis、TGA、TEM、SEM对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用聚乙炔对CdTe量子点的复合,从表征测试可以看出在复合过程中CdTe量子点的晶体结构没有遭到破换,始终是结晶态,复合反应只是在量子点表面发生。由于无机粒子和有机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比如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复合物HPA@CdTe和RPA@CdTe相较于复合前量子点和聚合物的红外发射率都有所下降,分别降至0.342和0.424。此外,复合物HPA@CdTe的红外发射率比复合物RPA@CdTe的更低,这表明具有螺旋构象的聚乙炔由于更规整的立体结构有助于降低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