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河流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当前国内外对河流健康评价的热点指标,并结合有机氯农药、重金属两种典型环境污染物,对沁河整体污染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今后沁河干流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从三个方面对沁河进行了评价,包括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栖境质量,以及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采用均权平均指数法对总氮、总磷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借鉴Alan Baxter的方法对沁河栖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分,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沁河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沁河水质存在一定富营养化风险,其总磷含量超标是沁河富营养化污染的重要原因。对沁河栖境质量分析发现,沁河整体栖境质量较好,仅有27%样点栖境质量较差。在调查的沁河4县市当中,安泽县和沁源县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最好,沁阳市最差。沁河整体状况良好,仅个别县市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隐患,应当加强对沁阳市河段的监管,防止更进一步生态危害的发生。利用气象色谱仪对沁河干流水体和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组成和来源,并将沁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与国内外河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沁河干流水体和底泥中大部分样点均检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其中水体中HCHs和DDTs含量分别为nd~2.23ng/L和nd~19.35ng/L;底泥中HCHs和DDTs含量分别为nd~13.72ng/g和nd~14.02ng/g。对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沁河中游没有新的工业品HCHs的输入,而下游可能存在一定林丹的使用。沁河中下游附近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其主要贡献源是三氯杀螨醇和历史残留。此外,HCHs和DDTs含量都与黄河较接近,体现了其作为支流与黄河水平迁移和输送的密切关系。总体而言,沁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污染风险较小运用火焰原子吸收仪对沁河干流5县市22个采样点的水体、底泥以及底栖动物的重金属进行测定,并对底泥垂直分布和表层底泥的有效态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以及富集系数法并结合沁河各采样点实际环境因子,对沁河干流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污染来源和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沁河水体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2)沁河中下游过去可能发生过Pb、Cu的污染,但逐渐得到了缓解;Cr、Cd在沁水县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污染源;近期有一定Zn污染进入,但是并未构成污染威胁;Cu存在着潜在生态毒性的隐患。(3)72%样点中的Cu和Pb,63%样点中的Zn以及81%样点中Cr超出了LE-L值,可能会对沁河水生生物产生一定毒性。(4)沁河五县市当中,沁水县、安泽县重金属含量达到强生态风险。(5)沁河5种重金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Cd作为西大(S11)、卧虎庄(S13)点源污染物,固定的排污口可能是其主要来源,应当加强对以上2样点排污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