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掠夺式开发,在有的地方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所倡导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世界各国对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流域日益扩展,包括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生态适宜性、生态承载力的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人类在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也从单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延伸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评价即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评价。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等基本理论,探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秀山县为例,从区域、单元、单元间关系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秀山县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评价理论及方法进行探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秀山县土地利用提供方向,为秀山县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不同适宜性等级的耕地其空间分布范围各异。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具有一定的集中分布区域;临界适宜区及不适宜区则集中分布在紧靠公路、河流、自身耕作条件较差、连片性较差区域。
(2)不同适宜性等级耕地面积大小各异。秀山县耕地适宜性按照适宜、较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等级其所对应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2.91%、46.72%、9.05%、1.32%,从不同适宜性等级对应土地面积所占比重来看,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相对较好。其中,除适宜性为适宜的旱地面积所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于相应适宜性等级的水田所占比重外,其余的在同一个适宜性等级范围内水田所占比重均大于旱地所占比重。
(3)以现状图图斑对秀山县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总体上相对较好,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及区域划分,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但仍然存在一定区域其生态经济系统适宜性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较差,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不符等问题。
(4)依据其评价指标体系,不同适宜性等级耕地,受到同一生态经济因子影响程度各异,即同一生态因子对不同适宜性等级的耕地影响程度不同。适宜性等级为适宜与较适宜的耕地其评价因子所对应的属性值与最适生态位所对应的生态经济因子值相似性较大,临界适宜与不适宜则反之,其中,在等级为不适宜的区域中总有某个或几个生态经济因子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明显影响并且是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