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山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间隙连接通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卵泡主要由卵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组成,颗粒细胞间、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存在着间隙连接(gap junction),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性合胞体。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周围出现透明带,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膜间形成跨带突触(transzonal cytoplasmic projections,TZPs),形似丝状伪足,其末端也形成间隙连接;间隙连接为卵母细胞发育输送大量信号物质和能量,也在卵母细胞成熟调控和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卵母细胞自发成熟或促性腺激素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都伴随着卵泡颗粒细胞间隙连接的减少,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则逐渐关闭甚至消失。研究发现,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可作用于颗粒细胞的隙连接,终止cGMP等减数分裂抑制物质的传输,诱导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雌激素在卵泡发育过程中也能调节间隙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但雌激素调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COCs)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和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山羊COCs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的发生,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GVBD发生的调节及其作用通路,以及TZPs数量和间隙连接通讯动态变化在卵母细胞核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雌激素对山羊COCs间隙连接通讯和卵母细胞核成熟进程的影响,揭示间隙连接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状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Hoechst33342对山羊卵母细胞核染色后,进行染色质形态观察,检测17β-E2在山羊COCs体外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山羊COCs在基础培养液或添加1μg/mL17β-E2处理,体外培养2,4,6 h和8 h,结果表明在17β-E2处理到4 h和6 h时,卵母细胞GVBD发生率显著高于不添加17β-E2的对照组;进一步采用雌激素核受体(estrogen recepter,ER)抑制剂ICI182780,雌激素膜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30,GPR30)抑制剂G15或激动剂G1,研究雌激素促进山羊卵母细胞核成熟进程的受体通路,结果表明,17β-E2促进山羊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的作用能被雌激素膜受体GPR30激动剂G1模仿,而能被GPR30抑制剂G15所抑制;核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却不能抑制17β-E2对山羊卵母细胞GVBD发生的促进作用。说明,在山羊COCs体外培养过程中,1μg/mL 17β-E2能够促进卵母细胞提前发生GVBD,这种促进作用是由其膜受体GPR30介导的。(2)卵母细胞核成熟进程中,TZPs数量和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均会发生动态变化,但这些动态变化是否受雌激素及其受体通路调控,需要进一步验证。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新鲜分离、成熟培养前山羊COCs中GPR30和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成熟培养前山羊COCs的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均存在GPR30和CX43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上。为了验证TZPs在17β-E2促进山羊卵母细胞提前发生GVBD中是否发挥作用,在COCs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或不添加17β-E2,分别在COCs体外培养的0,6,24 h检测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间TZPs的表达数量,发现在体外培养6h和24 h时,所有COCs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之间TZPs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体外培养6 h时17β-E2处理组与不添加17β-E2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培养24 h时17β-E2处理组TZPs表达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提示17β-E2并不是通过影响COCs中TZPs的表达而调控卵母细胞核成熟进程。为了进一步验证间隙连接在17β-E2促进卵母细胞提前发生GVBD中是否发挥作用,在添加1μg/mL 17β-E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山羊COCs,在培养前及培养到2,4,6,8 h时,采用显微操作系统分别将荧光黄(lucifer yellow,LY)注入到卵母细胞胞质中,根据荧光黄从卵母细胞向卵丘细胞的扩散程度,监测不同培养时间COCs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显示从卵泡新鲜分离的山羊COCs间隙连接有87.5%处于开放状态,17β-E2处理4h和6h间隙连接通讯明显下调(P<0.05);向COCs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1μg/mL 17β-E2或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或联合添加17β-E2和雌激素膜受体抑制剂,或联合添加17β-E2和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在COCs体外培养的4 h,将COCs转移到含钙黄绿素乙酰甲基酯(Calcein-AM)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监测钙黄绿素从卵丘细胞向卵母细胞的转移情况,检测雌激素受体通路对间隙连接通讯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添加17β-E2或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均能下调间隙连接活性、显著抑制钙黄绿素从卵丘细胞向卵母细胞的转移(P<0.05);膜受体抑制剂G15的添加阻断了雌激素对间隙连接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钙黄绿素转移;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182780的添加不影响17β-E2对钙黄绿素转移的抑制作用。说明17β-E2会下调COCs中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这种下调作用是通过雌激素膜受体GPR30介导的。(3)为了研究雌激素对山羊COCs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影响的机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7β-E2对山羊COCs间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7β-E2处理的4 h内COCs间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在处理到4 h,6 h和8 h时CX43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独使用17β-E2或雌激素膜受体GPR30激动剂G1处理COCs 4 h后,COCs中GPR30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和CX43 Ser368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17β-E2与G15共同处理组;进一步在1μg/mL 17β-E2基础上,共同添加ERK抑制剂PD98059(50μM),或共同添加GPR30信号通路中另一个关键分子EGFR(ERK上游)的抑制剂AG1478(50μM)时,均能下调ERK1/2和CX43 Ser368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17β-E2与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共同处理时,ERK1/2和CX43 Ser368的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雌激素通过GPR30介导山羊COCs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磷酸化,且EGFR-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这一过程。(4)为了进一步验证EGFR通路参与了GPR30介导的雌激素对COCs间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调控。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山羊卵丘细胞EGFR的配体EGF样因子(AREG,EREG,BTC)的表达。结果显示,单独添加17β-E2或者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处理4 h,均能增加卵丘细胞中EGF样因子的m RNA表达,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雌激素膜受体抑制剂G15与17β-E2共同处理组(P<0.05);而雌激素核受体抑制剂ICI182780与17β-E2共同处理组与单独添加17β-E2或者G1处理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并ICI182780不影响17β-E2诱导的卵丘细胞EGF样因子的表达。说明,17β-E2通过GPR30介导而促进了EGF样因子mRNA表达。综上所述,17β-E2通过GPR30促进山羊COCs卵丘细胞EGF样因子的表达,进而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COCs的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磷酸化、下调间隙连接通讯,最终促进了卵母细胞核成熟进程。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多媒体是如何
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以感染。本病有极强的传染性,可形成
作业是教师留给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让农村小学不交英语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是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绩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
以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结合酯酶染色法、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间接ELSIA法、阿利新兰-高碘酸希夫染色法(AB-PAS)等方法,通过MUC2mRNA表达及MUC2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