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 : 81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是各民族与自然地理融合的文化遗存,记录着民族历史文化的信息,保存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各民族所拥有的多样性生存智慧,是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正确理解和保护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刻不容缓,探寻科学的保护理论与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国内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尤其是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系统、全面的研究体系。本课题研究以民族学为主,结合民俗学、地理学、文化遗产学等多学科理论,借助文化景观概念的视野、方法和工具,丰富、完善了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实践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地之一的宰荡侗寨为例,将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民族村寨的研究有机结合,这正是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共四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第一章,就研究背景、概念、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方法框架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含第二章、第三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在查阅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宰荡侗寨的文化景观遗产进行概述,包括宰荡侗寨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影响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因素、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组成要素等。第三章首先描述了宰荡侗寨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变迁,并结合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保护实际,分别从自然生态景观、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景观三个层面对保护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指出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主要是要优化生态,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物质文化景观保护采用“有机更新”理论进行改造,尽量维持原有风貌,同时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非物质文化景观保护则抓住“人”这个核心,从树立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升文化自觉的具体策略入手进行动态保护。三者的保护措施互为支撑,从而实现对文化景观的有效保护。第二节里对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村落文化景观因其动态的特点,保护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民族生态旅游发展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保护。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结语。第四章探讨了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总体策略,认为要树立和谐生态观、有机整体观、积极动态观、以人为本观等保护理念,建立一个政府、专家学者、宗族组织、村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保护模式。此章还就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并从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普查整理文化景观遗产、制定保护发展规划以及建立活态传承制度等方面,健全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机制,才能充分发掘村落文化景观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结语部分对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相关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生活在地震活动区的动物常常要经受强烈的地面震动,这种震动由于洞穴塌陷、蛋卵毁坏和海啸活动而使某些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尽管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轶事和回顾报告表明,动物的许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在美国批评界享有盛名。这位被誉为“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的“美国最智慧的女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有趣的是,
<正>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中一种传统而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它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沟通着彼此的心灵;它是教师与家长的一个美丽约会,承载着不可言喻的特殊使命;在学校教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的变化最能见证改革开放的成败。本文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
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经历了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全球性的人口流动成为一股庞大的潮流。绝大多数国家不是移民输出国就是输入国或是过境国,一些国家则
Salusins是一类新发现的心血管活性肽,包括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salusin-α和20个氨基酸组成的salusin-β。Salusins广泛分布于人和大鼠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
针对某燃气电厂V94.3A型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多次出现点火失败的情况,通过分析运行数据,发现环境湿度大和扩散燃烧天然气管道疏水效果不佳会影响机组点火成功率,提出了机组运
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国改革发展大业中一直是个持续性的话题,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仅是因为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较广,更在于这场已经进行了30年的改革虽然从没有停止,但依
菲利普·弥尔顿·罗斯(Philip Milton Roth 1933- )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作家,也是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小说家之一。罗斯素来以多产并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创作著
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是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软实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是软实力竞争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