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众所周知,基于客体诱导的主体化合物自组装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识别特定客体分子的可靠方法,将分子识别应用于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一些吸附剂和多孔材料已经被应用于二甲苯的分离研究中,例如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因为其孔道筛分效果被广泛应用,但受到温度和孔道尺寸的限制,大多化合物对对二甲苯有较高吸附选择性。在商业二甲苯中间二甲苯占比最大达到40-65%,难以通过低温结晶,分馏或吸附剂实现分离。因此,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基于客体诱导的主体化合物自组装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识别特定客体分子的可靠方法,将分子识别应用于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一些吸附剂和多孔材料已经被应用于二甲苯的分离研究中,例如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因为其孔道筛分效果被广泛应用,但受到温度和孔道尺寸的限制,大多化合物对对二甲苯有较高吸附选择性。在商业二甲苯中间二甲苯占比最大达到40-65%,难以通过低温结晶,分馏或吸附剂实现分离。因此,探索一种能够通过分子识别作用实现低能耗异构体分离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N→B加合物对芳香烃类分子具有一定识别作用,而且硼酸酯和氮亲核分子之间通过Lewis酸碱配对的相互作用而形成N→B配位键在主客体化学中展示了独特的潜力,它结构中既有配位键又有稳定的硼酸酯平面结构,这一稳定但又可逆的结构特性使得N→B类化合物适合通过超分子自组装的方法捕获和释放客体分子。本文选择具有缺电性B位点的硼酸酯和含有供电N位点的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的N→B加合物晶体,并探究了其在二甲苯分离中的应用,对N→B加合物晶体的结构和配位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N→B加合物晶体稳定性和配位模式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采用1,4-对苯二硼酸儿茶酯和1,2-二(4-吡啶基)乙烯以1:1的配位方式合成了一系列对二甲苯异构体具有选择性的N→B加合物晶体FJU-233,FJU-234和FJU-235。在三元混合液中(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1:1:1),N→B加合物分离出的间二甲苯含量为95.2%,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各为2.4%;在二元混合液中(PX:MX=10:1)可以得到纯相FJU-233,即N→B加合物对间二甲苯表现出高效选择性。N→B加合物的这种选择性趋势在蒸汽相中依然可以保持。不论是在二元还是三元混合体系内,分离实验结束后N→B加合物都更倾向于生成FJU-233,即该材料对于间二甲苯的选择性优于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最后对合成的N→B加合物进行了循环性实验,证明N→B加合物可以被循环利用,且能保持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接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实验:不同溶剂对其反应性的影响、硼酸酯化合物结构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含氮配体结构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N→B加合物晶体稳定性和配位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合成了两种与1,4-对苯二硼酸儿茶酯(BDBB)结构相似的4,4’-联苯二硼酸儿茶酯(BBDBB)以及1,4-对苯二硼酸七叶亭酯(PBDBC),又合成了两种含氮的吡啶基配体DPBPT和DPPIO。证明了适合N→B加合物晶体生长的溶剂为芳香类溶剂,得到晶体FJU-236,FJU-237,FJU-238,FJU-239和FJU-240。接下来对含氮配体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发现随着吡啶基配体体积变大,相应的空间位阻变大进而导致配位形式发生改变,含氮配体DPBPT和硼酸酯BDBB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由不完全配位结构FJU-241变为双配位结构FJU-242。利用同样的方法,对硼酸酯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得到相应的N→B加合物晶体FJU-243和FJU-244,发现延长硼酸酯分子后反应性降低。除此之外,还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提高反应温度不利于N→B加合物晶体的稳定存在;提高硼酸酯的浓度在反应速率较慢时更倾向于生成环状结构,反之形成一位链状结构,这一结果为调控N→B加合物晶体的结构、设计合成具有不对称结构的N→B加合物晶体提供了可能性。
其他文献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性,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应用广泛。为了改善其疏水性与结晶性能,常与聚乳酸(PLA)共混。本论文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SiO2@PS基Janus粒子(JPs)和二氧化硅基Janus纳米片(JNSs)。比较了三种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JPs粒子及具有更高比表面积的JNSs对PPDO/PLA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1.通过调节聚苯乙烯(PS)端的表
YAG:Ce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由于缺乏红光发射,导致其显色指数(CRI)低、相关色温(CCT)高,从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挑战。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量子点(MAPb X3 QDs,X=Cl、Br、I或它们的混合物)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可调谐发射颜色和简单合成工艺,已被公认为用于暖白光LED中有前途的红光发射元件。然而,有机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的环境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额外的保护工艺,这使得W
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可见光诱导脱芳构化的策略来构筑螺环化合物正逐步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焦点。本论文第一部分描述了通过可见光催化脱芳构化的途径,实现了惰性芳烃萘环及其衍生物分子内的螺环化氢芳基化反应。该反应利用有机光氧化还原催化剂三(2,2’-联吡啶)二氯化钌作为光催化剂,有机胺N,N-二异丙基乙胺作为还原剂,绿色环保的水和乙腈作为反应溶剂。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较广,为结构复杂的螺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全球性问题。ZnO是一种高光敏性、高稳定性、低毒性、合成简便和价格便宜的光催化剂,曾有大量文献报道其对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纳米ZnO一般为粉末状,使用后回收困难且成本高。基于此,我们尝试将纳米ZnO粉末负载在3D打印的高分子骨架上以实现其固定化。与其他光敏性高的光催化剂相比,ZnO的合成温度低,不需要高温煅烧,能够满足大
多孔细长杆件是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零件,热处理过程中杆件会发生变形。本文以30Cr Ni3Mo V钢多孔细长杆件为例,利用JMat Pro材料性能计算软件得到相关参数,并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值模拟连续热处理的分段热边界方法,给出了模型分段判据。采用MARC软件对工件进行了水淬模拟,得到其温度场、应力场、组织场与硬度场淬火演变规律以及热处理变形规律,并通过MATLAB与MARC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场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氢气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进行氢能转化。然而目前工业氢气中常含有大约1 vol%的CO气体,这会毒化电池的Pt基电极从而导致失活。目前,CO优先氧化(CO-PROX)是消除富氢气氛中CO有效且经济的方法。贵金属催化剂是研究较多且最为有效的CO-PROX催化剂体
砖石古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物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佛塔从传入我国起,在中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朝各代建造了数千万座佛塔。古塔建造所使用的砖石和生土作为离散材料,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这些古建筑之所以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保存至今,与其合理的设计和构造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武安州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内部铺设的木骨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如带隙可调、高的吸收系数、出色的载流子迁移率)而在近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从3.8%上升至认证的25.5%,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但是,陷阱态和/或离子缺陷的存在仍然限制了PSCs技术的发展。而界面工程可以通过钝化分子修饰表面和晶界,在钝化表面和/或晶界缺陷、减少重组中心和抑制离子迁移方面发挥
长期以来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依托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工业在创造经济红利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健康性与完整性。在国家“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与“绿色”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工业用地面积的减缩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绿色发展是多重因素并发的结果,从组态视角探究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等效”路径,对加快工业绿色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具有带动作用。本文以此为
非共轭无定形室温聚合物磷光材料得益于长寿命、高强度发射、丰富的分子设计性、良好的可加工性等优点,在生物化学传感器、鉴定防伪、OLED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尽管如此,复杂的合成过程、高成本、长周期和室温磷光材料对温度、湿度和氧气的敏感性导致其无法广泛大量应用。本论文采用微波辅助的简单合成方法,通过调控微波参数和反应条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均聚,或引入有机小分子共聚,和纳米氧化石墨烯共混等手段,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