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符合主流经济学的“渐进”改革方式,使中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在这一改革中,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并没有遵循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从金融压抑到金融自由化的路径。回顾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事实上选择了另一条路——金融约束的道路。因为制度变迁是在市场不完善、政治妥协和历史延续中进行的,所以这一制度安排是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它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支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以前对金融约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发展中国家,本文尝试着从经济转轨与金融发展互动的角度来讨论金融约束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对转轨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及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析脉络如下:导言部分介绍提出问题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第二章主要的观点是在渐进主义转型下,金融约束有其内生的逻辑。无论是“金融抑制论”还是金融自由化,在其实践过程中均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中国实行的金融约束却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储蓄动员。(2)实现“弱财政与强金融”的制度替代。(3)体现了国家能力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力的保障了中国经济体制平稳的过渡,使中国的渐进主义转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金融约束是中国现存体制环境下的次优选择。金融约束为银行和企业带来了租金效应,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货币发行收益,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资源配置效率损失。(2)国有银行在双重目标约束下不良债权日益膨胀。(3)国有银行为自身利益所做的努力导致金融风险累积。为此,必须把握好金融约束的“度”,寻求金融约束的合理边界。基于以上几个章节的讨论,最后一部分试图从金融视角对渐进改革方式做进一步的讨论。结论如下:(1)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将各自形成独特而鲜明的风险和收益格局的两种改革方式。(2)公有经济部门在转型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及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财政困境是影响金融政策制定的基本动力。(3)金融约束政策是渐进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4)金融约束政策的推行是以巨大的效率损失和累积性风险为代价的。